第二八零章 平息爭端(2 / 2)

當然商毅也知道,雖然曆代朝廷都在盡量避免黨爭,但事實上那一朝都不能完全消除得了黨爭,包括在商毅穿越之前的那個時代,幾乎在每一個國家都承在著激烈的黨爭,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現在的民主政治,本質上就是黨爭政治。,隻不過由各國的法製都比較建全,政治道徳也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加上輿論監督機製也比較完善,因此各國的黨爭,基本都是在一定的規則之內進行,說白了就是各國都給黨爭劃定了一條紅線,而各國的政黨也都自覺不自覺不用去釆動這一條紅線。

因此對於現在的中華帝國來說,要做得並不是消除黨爭,而是逐步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製度,把黨爭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不至於演變成為了爭權奪利,而做出不顧國家利益,互相拆台,以至影響到國家正常政治運行的事情來。

而控製黨爭,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國會,也就是為鬥爭的雙方提供一個範圍,在這個範圍內,怎麼拆騰都可以,但絕不能超過這個範圍,這樣鬥爭歸鬥爭,行政歸行政,把政治鬥爭對行政的影響降低到最低點。因此國會的建立,也是關係到中華帝國未來的發展進程。

在十二月二十三日, 商毅的一行大隊人馬回到了南京。王夫之等內閣成員也帶領著眾官員在碼頭迎接商毅一行。回到了皇宮之後,商毅也例行公式的招見眾官員,並且接受了眾官員的問侯。眾官員也顯得十分和睦,幾天前的那場爭鬥似乎真的就像沒有發生一樣。畢竟這場爭鬥並沒有充份展開,就被極時的製止住了。商毅當然也向是沒有發過這場爭鬥一樣,提都沒提,君臣互相說了一番套話之後,商毅也宣布退朝,讓百官散去。

隨後商毅在文華殿招集內閣成員,了解近一段時間內,國內發生過的事情。

當然這次也沒有提到這次鬥爭的事情,因為還有許多國事,要比這次鬥爭重要得多。這時已經到年末,按照帝國的製度,各部門的年終總結,以及下一年的年度計劃都將出台,由其是內閣也將做出過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年度財政報告,第二年的財政預算。這才是商毅最重視的事情。

其實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帝國在各方麵都發展形勢都非常好,最主要的,是體現在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上,在去年一年的時間裏,財政收入達到了五億五千七百二十九萬銀元,拆合成白銀,也就是五千五百多萬兩。返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個數字不反己經超過明朝全盛時期的全國財政收入。就是放在另一時空的清廷,就是在國力最強盛的乾隆年間,每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就在六千五百萬兩白銀左右,而那個時候中國的人口己經接近了四億,而現在雖然帝國沒有進行人口普查,但跟據曆史的記載和本時空的現況,現在中國的人口絕不會超過一億。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算人均收入,現在的中國已是乾隆年間的三倍多。

財政收入達到新高,主要的支柱仍然還是商業稅,不僅是對外的貿易,而且中國統一之後,中國的內需量也極大擴大,因此國內的商業量也在迅速擴大,也是財政收入的進一步增漲的主要原因。、

另外,全國統一之後,國土麵積也進一步擴大,而且南方的社會經濟也有了極大的恢複,歲賦的來源也進一步擴大,這也是財政收入増漲的重要原因。

而在過去一年時間裏,雖然中國完成了全國的統一,並且又收服蒙古,但總體來說,戰爭的規模已經大大降低了,因此盡量各地恢複社會生產也需要大量資全,但全國的支出也減少了許多,今年的財政盈達到了九千二百三十七萬銀幣,國庫的收入也進一步増加。

其實中華帝國雖然年年征戰,但百姓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明顯的降低,完全都是因為中華帝國的財政收入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勢頭,從一定意義上說,中華帝國能夠戰勝清廷,軍事是一方麵,而財力也是另一個重點原因。

而且隨著中國與歐州國家加強了聯係,並且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開避了通行歐州的新貿易航線,對外的經濟貿易還有擴大的佘地;而在國內完成了全國統一之後,全國各地都恢複了穩定,社會生產也走向正軌之後,歲賦來源也可以進一步擴大,因此帝國的財政收入仍然還有廣闊的提升空間。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