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七章 北疆告急(下)(1 / 2)

堵胤錫怔了一怔,有些不敢確定道:“組織民兵,結寨自保?”

其實在中國古代,由於軍隊的數量有限,而且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因此在邊境地區百姓自己組織民兵,結寨自保,亦民亦兵,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明朝的九邊地區,基本都是全軍皆兵。商毅剛來到這個時空的時候,也在山東組建民團。

但問題是現在的寧古塔地區本來是清廷的老家,滿族的龍興之地,當地的土著達斡爾人、鄂倫春人,虎爾哈人等,都巳被滿族編入了八旗,實際已並入了滿族,因此讓當地的百姓組織民兵,結寨自保,是否是養虎為患呢?而且聽商毅的口氣,還打算給他們配備火槍彈藥,萬一這些滿人心懷故國,一但槍彈到手,然後舉旗反叛,豈不是後患無窮嗎?

看到堵胤錫的表情,商毅就知道了他的想法,笑道:“堵卿,你是擔心邊民不服王化,一但結團組軍,會滋生事端來嗎?”

堵胤錫忙道:“皇上明鑒,臣確實有這個擔心。”

商毅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我中華帝國雖以漢族為主體,然而其他邊少民族眾多,若想保證國家長治久安,唯有各民族一視平等,不偏不倚,方可使其他各民族真正歸心,因此朕才在蒙古推行,蒙人治蒙之策,現在滿人也巳並入中華,那麼就再不可以敵族、外族而視之,唯有如此,才可以收服其心。現在俄國侵我東北之境,殘殺當百姓,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驅逐俄兵,護境保民,以示政府對滿人亦視為己民,以收人心。隻要是人心歸複,縱然有一二野心者,企圖複避清室,亦無人響應相從,既是如此,又怎麼不能讓他們結團自保呢?而且不僅是滿民可用,就是歸複我中華的滿族將領,也同樣可以啟用,如清廷的寧古塔將軍沙爾虎達父子,主動歸服中華,他們久居寧古塔邊境,熟悉地理人情,如果給予重任,也能為我中華大用。”

頓了一頇,商毅又道:“何況八大軍區換裝之後,剩餘的舊式火槍有五十餘萬支,這些火槍留在庫房中也是爛掉、壞掉,不如分發給邊境民,以示朝廷視為己民,對其信任之意,而且還能增強他們的戰鬥力,使其能夠禦敵自保,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堵胤錫聽了之後,也向商毅施了一禮,道:“皇上英明,為臣所不及。”

其實商毅心裏十分清楚,滿人的人口並不多,加上入關近十年,大部份都遷到了關內,留在關外的隻是少數,而大多都集中在遼寧省地區內居,而住在黑龍江北部一帶地區的,更是少之又少,讓他們結團練兵,給他們一些火槍火炮,也翻不了天。而且既然是中華帝國統治了東北,遲晚都會招滿人入伍參軍,而少量的滿人入伍,是不可能改變中華軍的性質,因此沒必要搞什麼民族岐視政策。再者說給民兵裝配火槍火炮,但彈藥都必須靠政府供應,也加強了民兵對政府的依賴性,還有利於帝國對東北邊區的控製。

因此最後眾人商議決定,首先要求沈陽軍區加強在黑龍江、吉林北部的駐軍,分別設立黑龍江軍分區、吉林軍分區。對於來犯的俄軍,堅決打擊,絕不客氣,並且適合主動出擊,搗毀其在東北邊境地區建立的城寨,將其完全逐出中國境內。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越境進入俄國領土,去打擊俄軍,使其不能在中國東北邊境立足。首先當然是要奪回雅克薩城和呼瑪城堡。

其實這時中俄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分定邊境線,因此像外興安嶺、大興安山、尼布楚、東西伯利亞等地區,也都很難界定屬於那一方,雖然中國在元朝的時候確實統治過這些地方,但元朝本身的時間也並不足百年,而且對這些地區的控製力也有限,在明朝時候已不屬於中國,因此在另一時空裏的清廷,也從未對這些地區進行過實質的統治,因此清廷在[尼布楚條約]中就毫不可惜的放棄了呼倫貝爾湖以東,大興安嶺以外的廣大地區。現在實際是誰先占領就歸誰,商毅當然也不會客氣。

同時會議也確定在黑龍江、吉林邊境地區的各部落村莊,訓練民兵,結團自保。

民兵編製:各村民兵以連為單位,每連三百人,設連長一名,一村人數不夠,側由數村合並,每個連隊配火槍三百支,小型火炮九門,以四連為一營,設營長一名,四營為一團, 設團長一名。中華軍派遣教官駐守村落,對村民進行訓練,平時務農,在農閑時訓練,一但再有俄兵入侵,一村防守,附近各村救援。等待中華軍的大隊人馬趕到。

當然現在商毅和眾人雖然己經商定好了這些計劃,但從手續上來說,需要內閣和統戰部正式下文,才能夠生效執行,而且情況過於複雜,而飛鴿傳書能夠攜帶的內容量有限,因此也能用八百裏加急傳回到南京,再通過內閣、統戰部正式下文到北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