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七章 重逢(上)(1 / 2)

北方的冬天要比南方來得早一些,雖然這時才是十月下旬的時候,但北京的天氣己是十分寒冷,北風撲麵,已有凜冽的寒意,而大街小巷滿地都是落葉,人們也都換上了厚厚的棉衣。不過北京繁華熱鬧卻沒有因氣候的變化而改變,相反而更勝從前。

這時中華軍占領北京己有近八個月的時間,北京城裏的生活秩序已經完全恢複了,由於中華軍的軍紀嚴格,秋毫無犯,同時又取消了滿人的特權,也少了少了許多惡奴家丁,紈絝弟孑在北京城裏胡作非為,橫行無忌,因此社會生活也更為安定。而且滿人後包衣、跟役都恢複了人生自由,還有逃跑,或是被滿族貴族挾持到遼東的百姓,也都陸續回到北京安居,這座古老的城市,也在慢慢的恢複著自己的元氣。

另外斷絕了十餘年的南北交通也重新開放,南方的稻米、蔗糖等食物,還有絲綢、綿布、瓷器、玻璃等等各種貨物都通過運河和海路陸續運到了北京,不僅為北京提供了豐富的物資,同時也促進了北京的經濟恢複,各門市買賣也越來越多,酒樓瓦肆的生意也日漸興隆。雖然說還沒有達到北京的全盛時期,但在近十餘年的時間裏,己經算是很不錯的局麵了。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中華軍攻占北京之後發生的變化,因此北京的百姓對中華帝國的統治,和商毅到北京巡視,都十分歡迎。而隨著新年的逐漸來臨,許多北京人也都希望,在連續經曆了三四個慘淡的新年之後,北京城也終於可以迎來一個熱鬧喜慶的傳統新年。

這時, 就在北京什刹海邊的鴨兒胡同的大道上,行駛著一輛用二匹高大的棕色駿馬拉著的裝飾華麗的四輪馬車,而在馬車的前後兩側,還有二三十餘名策馬揚鞭,各自佩刀懸劍的從人護衛。

數百年以來,北京就是天子腳下,大邦之都,達官貴人, 王候將相多如牛毛,因此北京的百姓們見過的世麵自然也要比其他地方的人多一些,大多數人都練就了一番察顏觀色的本領,一看就知道是大富大貴之家的出行隊伍。因此也不用驅趕,就自動的向道路的兩側避讓。

同時也引起了不少人駐足側目觀看,紛紛議論“這是那一家的馬車”,“拉車的馬都是這麼大的個子,真是夠氣派的”,“ 我看這麼好的馬車,至少是個貝勒家”,“ 什麼貝勒,現在都是中華帝國了,那還有貝勒,我看不是候爺,就是王爺。”

因為清廷滅亡之後,滿人的特權被取消,老一批的權貴早已經煙消雲散,而新一批的權貴還在形成當中,北京的百姓們還需要時間來熟悉北京城裏新的變動和格局。

其實這一行車馬的行進速度並不快,從廣化寺門前走過之後,在一家綢緞莊鋪門前停了下來。騎士們紛紛下馬,駐守在綢緞鋪門前,一個騎士來到車邊,道:“夫人,己經到了。”

話聲剛落,車門打開,首先從車中下來二名待女,隨後是一名身披著一件猩猩紅的鬥蓬,帶著氈帽的年青少婦,雖然隻是氈帽上帶著麵紗,看不清容貌年紀,但也讓人覺風姿綽越,氣韻高貴,而在她的身邊,還跟著一個穿著大紅綿襖,帶著虎皮帽的小女孩,看年齡也就在四五歲的樣子。

下車之後,那少婦看了鋪麵一眼,對護衛們道:“辛苦你們了。”說著,邁步踏上了綢緞莊鋪的台階。

綢緞鋪的掌櫃夥計都是有眼色的人,一看這個架式,就知到來的人絕非尋常之輩,掌櫃帶著兩名夥計,趕忙迎了出來,掌櫃向少婦躬身施了一禮,滿瞼笑容,道:“這位夫人光臨小鋪,實在是歡迎之至。請進,請進。”

少婦牽著女孩,隨著掌櫃走進了綢緞鋪裏,兩名待女跟在她的身後,而隨行還有八名護衛,一起進了綢緞鋪。而在鋪孑裏西,早有夥計準備好了桌椅,在椅子上還鋪著一層椅墊,請她坐下。

掌櫃才恭恭敬敬道:“夫人光臨小鋪,不知想要些什麼,不是小人誇口,在這北京城裏,小鋪的綢緞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果小店……”

他的話還沒說完,隻見從裏房的門簾一逃,出來了一名侍女,道:“徐掌櫃,你不用說了,大娘著我出來,請這位夫人到內室說話。”

那少婦聽了,也笑道:“看來是不用我說明來意了。”

說著她站起身來,兩名待女立刻過來,幫她解下鬥蓬和氈帽,露出了裏麵穿著的一身淺淡的橙紅顏色長襲紗裙,外套玫紅錦緞長袍, 用一條橙紅色段帶圍在腰間,中間有著鑲嵌著一塊上好的和田美玉,在段帶左側,還佩帶有一塊上等琉璃佩玉佩,懸掛在腰間。

而掌櫃和夥計這時也才看清了這少婦的相貌,見她大約二十餘歲的年紀,清絲墨染,雲髻峨峨,插著一枝金鑲珠石鳳簪,眉如柳葉,眼若秋水,瓊鼻蓮口,肌膚賽雪,容貌生得極美不說,特別是她身上那種高貴典雅風韻,雖然令人自覺相形見絀,但卻不感難以接近,而且還自然流露出一股親切和藹的氣質,讓人生出願意與她親近接觸的感覺來。掌櫃和夥計們也都看得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