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南京 北京(2 / 2)

而另一批官員則正好相反,因為從元代以來,北京就是中國的首都,前後長達近四百年,其間隻有朱元璋短暫的在南京建過都,因此中國的重心其實是在北方而不是南方,另外現在全國雖然己經統一了,但還有蒙古、青海、新疆等地都沒有收回來,都有可能危脅到帝國的邊境,而這些地方基本都集中在北方,相對來說,南方麵臨的外部危脅並不大,如果以北京為都,對些地方的控製和管理要便利一些。因此還是仍然應該以北京為首都,南京為陪都較好。

這兩種意見確實都有道理,而且定都也確實是一件大事,無論是定在南京還是北京,都應該盡快確定下來。當然從人數上來說,主張定都南京的,肯定要大於定都北京。畢竟帝國在南京己經住了四五年,而且絕大多數官員都是南方人,因此當然都不希望到北京去。

不過在商毅心裏,早就己經有了定論,首都還是應該在北京,南京仍然應該作為陪都。因為發展工商業、海外貿易這些事件,並不需要政府時時刻刻盯著,隻要製定好相應的製度,依律而行,尊照經規率來運行就可以了,政府最多隻是監督一下。相反如果政府對經濟管得太多了,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而且商毅也淸楚,現在帝國真正麵臨的危脅仍然是在北方,至少在兩百年內,中國在南方的沿海地區都不會遇到太大的危脅,而在北方有蒙古、青海、新疆包括東北外興安嶺、庫頁島等這些地方要並入帝國的版圖,因此定都在北京,確實有利於帝國能夠更好的控製這些地區。

另外在更北的地方,還蹲著一頭凶狠的北極熊,這頭熊現在已經開始將利爪伸向了中國,在另一時空裏,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裏,中國就將和這頭大熊進行一次正麵的較量,而從此以後在長達三百餘年的時間裏,盡管中國和這頭大熊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但在絕大多數時間裏,這頭大熊始終都是中國最大的危脅。這些一來,定都北京,也確實有利於帝國看住這頭北極熊。如果讓商毅來和俄國談[尼布楚條約],是絕不會讓出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尼布楚及東西伯利亞這大片的領土。

這些是外部因素,而從中國內部來說,中國的北方地區相對經濟不發達,工商業基礎差,思想也保守落後,因此也難以接受新的事物,社會改造的困難也要大一些。如果將首都設在北京,也有利於促進北方的社會生產改變。

於是商毅也招集內閣成員,將自己的考慮意見告訴給他們。

幾位內閣成員中,基本都建南方人,不過在討論國事上還是會顧全大局, 因為商毅所說的幾點意見都有道理, 由其是北方的俄羅斯, 也從歐州各國的使團那裏得知, 這確實是一個龐然大國, 想一想從中國到歐州海路要走上九十個月, 而俄羅斯競然可以直接更恒在兩地之間,也可見是何等龐大。由其是歐州各囯使臣都異口同聲,稱俄國人素來逞強好鬥、凶殘成性絕非善類。商毅把應付俄國的危脅也計算在其中,也算是有先見之明了。

因此等商毅說完之後,王夫之才道:“皇上見識卓著,誠為我等所不及,隻是遷都之事,輾轉數千裏,傷筋動骨,勞民耗財,又事關社稷安急,國本安寧,利害重大,因此不可輕易實行,而且現在北京剛剛收複,地方未寧,人心未安,也不可急於一時。”

李岩也道:“王首輔所言極是,雖然遷都北京,利多而憋少,但現在我中華新立,國本不固,人心不定,四境不安,因此確實不可輕易行遷都之舉。”

商毅點了點頭,笑道:“兩卿所言,果然都是老誠持重,端持為國之語,朕也以為,隻可先定都北京,而遷都之舉,在五年以內,不可行施行,等五年之後,再視那時的情況而定。”

王夫之和李岩聽了,也齊聲道:“皇上聖明。”

商毅又道:“不過朕打算在**月間巡視北京,各位以為如何。”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