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2 / 2)

不過荷蘭隻同意對中國賠款,但拒絕中國在巴達維亞和荷蘭建立商館,而且就是賠款,也不能超過五十了,因為荷蘭方麵不承認自己是幫助清廷,而是正常的貿易來往關係。

荷蘭和英法等國不同,在亞州由其是東南亞地區,荷蘭有很大的勢力,己經將馬來半島和加裏曼丹島地區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不需要用其他的利益去中國交換。另外經過了三十年戰爭的勝利之後,荷蘭人的心氣也很高,仍然還希望繼續壟斷亞州的貿易。因此和中國的目標有根本性的衝突。

結果雙方一連談了五天,都沒有談隴,最後荷蘭人隻能敗興離開中國。

其實在中原大戰期間,荷蘭對清廷的幫助並不算大,也就是像征性的派出了幾條戰船,而且也並沒有和中華軍直接交戰,說起來和日本、朝鮮直接出兵參戰要好得多,而且商毅也並不是抓住這一點不放,隻是現在商毅的海洋戰略是將中國的勢力擴展到整個南中國海地區,控製馬六甲海峽,讓中國來主導整個東亞、東南亞的事務。而目前在這一地區唯一能夠挑戰中國的, 就是荷蘭。

而荷蘭又是一個純粹的海上國家,海洋貿易是國家的基礎,當然不會放棄在亞州的利益,因此雙方的矛盾其實基本是不可調合的。最終隻能用戰爭來解決。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中國和歐州各國進行緊張談判的同時,商毅也下令在南京舉行了一次大型的展覽,將這次訪歐使團在歐州購買的物品對百姓進行免費的展出。

這次訪歐使團把在歐州銷售貨物的資金全部都用來購買了歐州的各種物品。當然其中也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計劃在中國進行銷售的商品,另一部份是用於贈送其他官員,或者是一些有記念價值的物品。前者即是展出,同時也是一次促銷活動,而後者基本隻是展出,隻有少量會標價出售。

同時展出的還有歐州各國君主王室贈送給中國或者是商毅的物品,這些物品大多都是價值不菲的寶物或藝術品,其中有相當一部份是歐州各國君主的肖像畫,這就是東西方的文化不同,歐州君主都喜歡將自己的肖像畫當禮物送人,而中國絕計不會。另外就是隨團的畫匠在歐州各國,以及沿途繪畫的風景、人物圖畫。雖然畫功一些,但在沒有照相技術的古代,這是唯一能夠形像展示異域風貌的方式。

因此展覽開始之後,也吸引了大量南京市民來觀看,因為經過了七八年的宣傳、商貿來往和潛移默化,現在南方的中國人基本都已經有了一個大體的世界觀概念,知道中國並不是天下唯一的國家,在大洋彼岸還存在著不少其他的國家也基本深入了人心。

不過雖然中國和歐州各國已經通商,但基本都是歐州各國來買中國的啇品,帶到中國來出售的商品並不多,主要是鍾表、鼻煙壺、玻璃製品和金銀製品。因為一來中國現在還是小農經濟為主,自己自足,對外來品並不需要,二來也是東西的觀念不用,歐州人也不知道中國人喜歡什麼,來往一趟不容易,因此也不敢瞎帶。

而現在中國第一次派出的訪歐船隊回歸,帶回來大量的異國物品,千奇百怪,各種各樣,再加上宣傳也十分到位,因此三教九流,無所不有,絕大部份百姓也都想來看個熱鬧。也有人是有目地而來,商人多半是盯著各種歐州的商品,揣摩它們的價值、銷售的空間和利潤,還有許多學者對海外世界非常有興趣,希望更為直觀的了解海外世界,雖然說帝國以前也做過不少的宣傳,但大多是以文字為主,而這次不僅有大量實物,還有大量的圖畫,當然可以滿足不少人的心願。甴其是學生,也成為這次展覽的主力。

結果一連十天,毎天來觀看展覽的人都絡繹不絕,有人幾乎是天天都來,反複觀看,還有不少人是從南京周邊,甚致是其他省趕來的。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