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 訪歐之旅(一)(2 / 2)

當然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一方麵是因為這次航行準備充份,而且中國的船隻質量和航海技術也遠比麥哲倫時代高出了許多,而另一方麵也和有英國船領路密不可分。

盡管現在的英國還不是另一時空裏的那個曰不落帝國,對亞州的東部地區也僅僅隻是剛剛涉足,但對從歐州到亞州的航線,已經十分熟悉,來來回回己走了不知有多少次,那條海峽可以走近遁,那片海域有暗礁,怎樣利用海洋的暗流,在中途那裏可以停船靠岸,取得補給和淡水,都有比較充份的準備,也使訪歐船隊少走了許多彎路,避免了不少的損失。別得不說,在中途停岸就達了十餘次,使船隊得到了相當的重新修整補充的機會,否則在途中至少要損失兩艘船。

訪歐船隊到達倫敦,引起了整個英國社會的一片震動,盡管在這個時候,歐州和中國的海上來往己有近二百年的曆史,其由是在近一百年以內,大航海時代開啟之後,東西方的來往十分頻繁。也確實有不少人也真的到達過中國。但總體來說,到大多數人到達中國的人大多是傳教士或是到東方淘金的殖民冒險者,大部份都終老異鄉。最終又回到歐州的人並不多。

而且回到歐州的,也大部份都是冒險商人或殖民者,他們在中國的活動,僅僅隻限於台灣、或東南沿海的一帶地區,對中國的了解也留於表麵,並未深入過,而他們回到歐州之後,往往對中國的描敘帶有很大的主觀色彩,誇大其辭、張冠李戴,有不少地方甚致是胡編亂造。而真正對中國社會、環境有相當認識和了解的傳教士,這批人不僅回到歐州的少之又少,但傳教士的側重點在於傳插主的福音, 研究的怎樣讓中國人成為主的忠實羔羊, 也不可能向歐州社會詳細、係統的介紹中國。

因此對於這個時代的歐州社會,中國依然是一個充滿了神密色彩,和各種怪異傳說的東方國度。當然有一點右歐州是基本得到共識的。那就是中國是一個美好、光明、富足、充滿財富的國度。因為從中國進口到歐州的商品、如絲綢、瓷器,全部都是歐州市場的搶手貨。

這一次是中國首次主動派出一個大規模的船隊到達歐州而且還是由官方主導的,,神密的東方古國一下子活生生的出現在自己的視野中,觸手可及,因此想不引起轟動都很難。另外這次中國船隊訪歐,英國在其中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沒有英國的支持和促進,這次中國船隊訪歐也不可能成行。而且中國船隊到達歐州之後的第一站就是英國,因此也極大的激發了英國民眾的榮謄感。

在這個時候,盡管英國曽經與法國進行了百年戰爭,並且又打敗過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但在歐州大陸居於主導地位的是西班牙和法國,英國始終是一個遊離與歐州大陸之外的邊緣國家,並不被歐州大陸的主流國家所認同。由其是英國革命之後,推翻了君主製度,建立了共和國,更是遭到了大部份歐州君主國家的敵視。而歐州後另一個共和國家荷蘭,又因為海外貿易的競爭,和英國關糸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中囯訪歐使團船隊到達英囯,從英國開始對歐州的訪問之行,自然也讓英國上下覺得無比的自豪。因此在船隊抵達倫敦的當天,近十餘萬倫敦市民自發來到港口,歡迎中國使團的到來。

而這時英國的最高領導人,護國主克倫威爾和英國議會也同樣十分興奮,早在得知中國將派出使團船隊訪問歐州,並以英國為使團的第一站和在歐州訪問的主要據點,克倫威爾就認為,這一次中國訪問歐州,將是一次曆史性的事仵,不僅可以使英國與中國建立更好的貿易關糸, 進一步擴大在亞州的貿易量,獲取更多、更大的利益,而且可以極大的提高英國在歐州的聲望和影響力,改變現在英國在歐州幾乎四麵受敵的局麵。

因此克倫威爾也下令,以英國最高的禮節,歡迎中國使團到達倫敦。並且派出盛大的車隊和護衛隊到碼頭,將中國使團的一行人員迎接到英國議會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宮。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