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清廷滅亡(四)(2 / 2)

等雙方的隊型互穿而過之後,中華軍的騎兵們也抓住這個緩衝的時間,重新填棄彈藥。因此雙方一連進行了四五次衝殺,蒙古軍傷亡超過了一千人,而中華軍的傷亡隻有六七百左右。而碩塞見勢不妙,立刻下令撤退。

中華軍騎兵難得有一展身手的機會,當然不能這麼放他們走了,因此也在後麵緊緊的追擊。

而這個時候中華軍的優勢就體現出來,盡管蒙古馬的耐力出眾,但短途衝刺迉度並不是其擅長,根本就跑不過經過了改良品種的中華軍的戰馬。而失去了速度的優勢,在騎兵的追擊戰中,是非常致命的。因此蒙古騎兵所擅長的在撤退中反擊的戰術也根本無法發揮出來。

中華軍的騎兵不斷的從蒙古軍的側翼斜插上來,配合後麵追擊的直衝人馬,將蒙古軍的的隊伍不斷的分割殲滅,就像用鈍刀割刀一樣,毎一刀下去都會讓蒙古軍損失一大塊。因此跑出了二十餘裏的距離之後,蒙古軍又損失了近一半的兵力。

這一下連碩塞也都有些慌了手腳,因為現在離古北口還遠,而且就算是到了古北口,離蒙古盟旗地區還有相當一段的距離,又沒有預設接應的人馬,中華軍完全可以追上蒙古騎兵,將其全殲,難道說這一次自已逃不掉了嗎?因此碩塞也不禁暗暗的後悔,不該冒險越過到長城以南的地方來。

就在雙方你追我趕,一直殺到了黃昏時分,從白河也追到到了潮河邊,突然從河邊的樹林裏殺出了一支清軍,直撲中華軍的騎軍而來。

中華軍也沒有想到,在這裏會有清軍接應蒙古軍,而且也不知道這支清軍是那裏來的人馬,究竟有多少兵力,因此也不敢冒然迎戰,而且迅速撤離了戰場,然後派人回北京送信。

不過在這一戰中,中華軍一共殲滅了蒙古騎兵一千七百餘人,而自身的傷亡也達到了八百餘人。另外還繳獲了二百多匹戰馬,仍然是取得了一場勝利。

而救援蒙古軍的這支淸軍,是博洛、嶽樂兄弟的敗軍。

原來在涿州失守之後,博洛、嶽樂帶領著殘兵,退進了大房山裏,好在這時中華軍的注意力都放在北京,因此也沒有怎麼搜找他們。

兩人在大房山裏躲了幾天,又仔細商議了一下,認為現在北京肯定是被中華軍攻占了,因此再回北京去已經沒有意義,而福臨等一幹人員如果不是沒有逃出了北京,失陷在城裏,那麼也就應是在通向蒙古的路上,那麼現在自己也應該設法也逃到蒙古去。如果福臨等一幹人員逃出來了,就在蒙古和他們彙合,再圖複國,如果沒有逃出來,就訖求蒙古各盟出兵,複奪北京,為清廷報仇。

商議決定之後,兩人也帶著隊伍,出了大房山,但又不敢從北京附近走,因此繞了一個大圈,首先從滬溝河上遊的沿河口所渡過了滬溝河,然後一路向東北而行,經過白羊口所、昌平、渤海所、密雲等地,沿著潮河,準備由古北口出關。

因為繞了一個大圈,因此博洛、嶽樂也沒有和碩塞帶領的蒙古軍碰上。不過在沿路上到是也收容了一些零散的清兵,等到了潮河邊時,到差不多聚齊了近四千人。正好這時碩塞和蒙古軍敗退到了這裏,博洛和嶽樂才帶領人馬殺出來,驚退了中華軍,救下了碩塞。

三人相見之後,也是悲喜交加,而現在也基本確定,北京已經失守,而福臨等一幹人十有**是失陷在北京城裏,現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撤回到蒙古去再說。不過三個人也知道,剛才中華軍是不知虛實,才暫時撤退。一但出動大軍再來追擊,可就逃不掉了。因此也連夜逃出了古北口,趕赴蒙古。

而這時在北京城裏,成進接到了騎兵的報告之後,也有些吃驚,原來是蒙古人也參和進來了,因此立刻下令,第十五軍趕奔北方,駐守宣府、密雲一線,防守住各個長城隘口,以防蒙古軍再突入到長城以南來。同時又令第十一軍馬上返回山西,立刻清掃山西的清廷最後殘佘力量,收複山西全境,並嚴密駐守大同一線,確保長城以南地區的安全。第一軍、第十軍留守北京。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