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攻取了潞州之後,趙英傑隻在潞州休息了一天,立刻率軍繼續北進,直逼太原府而來。
這時駐守太原府的嶽樂早己接到了稟告,潞州已經失守,中華軍的大軍逼近了太原,嶽樂也同樣十分緊張,因為山西的兵力本來就少,在潞州又損失了近六千的兵力,現在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了。現在清軍在太原府又招集了一些地方的民團、鄉勇,就這樣免強湊足了約有一萬五千多的兵力,守衛太原。因此嶽樂也下令,將駐守平陽府的部隊撤回到太原駐防,然後又向北京發去告急。
不過連嶽樂自己對北京能不能派來援軍,基本都不抱任何希望, 因為現在清廷的情況, 嶽樂也再清禁不過了。而且就算是還有援軍,又能不能守到援軍趕來,嶽樂同樣也沒有一點底。
因為中華軍並沒有在潞州久做停留,因此等中華軍由沁州穿辻胡甲山、麓台凵,進入太原府南部的祁縣、太穀地區之後,駐守平陽府的清軍還在汾州的介休縣一帶,沒有極時的趕回到太原來。於是趙英傑也決定,首先殲滅這一支清軍,然後再進攻太原。
駐守平陽府的清軍有一萬二千人,等清軍到達介休縣之後,也得知中華軍搶先一步,進入太原府的消息,因此清軍也怕遭到中華軍的阻擊,不敢在前進,在介休縣駐紮下來,希望能夠躲開中華軍的攔截,經過商議之後,清軍決定繞道汾陽,走文水、交城一線,返回太原,同時也派人給嶽樂送信,請嶽樂派兵接應。
嶽樂接到了報告之後,也陷入了左右為難, 因為現在太原城裏就隻有一萬五千人馬, 守城都嫌不夠, 那還有人手去接應駐守平陽府的清軍。但如果不去接應,那麼這支淸兵恐怕也是凶多吉少,現在兵力本來就不足,這一萬二千人馬也不能輕易放棄。因此嶽樂左思右想,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來。
因為現在駐守平陽府的清軍選擇的道路是在太原的西南一側,因此嶽樂決定,派出一支人馬,首先進駐太原東南約四十裏的榆次縣,然後大造聲勢,佯作要進攻中華軍的側翼,吸引中華軍的注意力,為駐守平陽府的清軍創造退回太原的機會。
計劃好了之後,嶽樂命令部將哈寧阿,帶領五千人馬出城去接應駐守平陽府的清軍,並且再三告戒哈寧阿,這一次出兵,隻是吸引中華軍的注意力,絕不許和中華軍交戰,因此千萬不要跑遠了,最好不要越過渦水,但中華軍進攻過來,立刻向太原撤退,以保存實力。
哈寧阿領命之後,也立刻帶兵出了太原,來到了榆次縣,其實不用嶽樂嚀囑,哈寧阿也知道,自己這五千人馬,確實還不夠給中華軍塞牙縫的,當然也不敢和中華軍交戰,到達了榆次縣之後,毎天都在城外來往行動,虛張聲勢,但就是不敢越過渦水。同時又派出不少探子,打探中華軍的行動,好隨時逃回太原去。
但一連過去了三天的時間,中華軍卻一點動靜也沒有,哈寧阿也不禁十分奇怪,難到中華軍已經識破了自己的誘敵之計了嗎?就在這時,哈寧阿收到了嶽樂的命令,命他立刻返回太原,因為中華軍己經打到了太原城下。
原來趙英傑準備在半路伏擊平陽府的清軍,但平陽府的清軍走到介休、汾州一帶之後就徘徊不前,同時太原府裏又出動了一支人馬,進駐榆次縣,聲稱要進攻中華軍的側翼,聲勢到是造得不小,但也是雷聲大雨點小。
不過趙英傑一時也有些弄不明白清軍的意圖。這時他也想起來,商毅對中華軍的軍官一慣的指導都是以我為主,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因此趙英傑也決定,不去理清軍的其他動向,而且率領人馬直取太原,看清軍能夠怎麼辦?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