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第二天,清軍再度向中華軍的防線發動進攻,但這一次的結果依然沒有任何改變,清軍雖然比第一天稍好一點,有兩次攻入了中華軍的陣地中,和中華軍展開了白刃作戰,但付出了四千多人的傷亡代價,中華軍的防線還是牢不可動。
戰勢的發展,讓清軍的兩名主將布克沙和賴塔也有些不知所措了,現在怎麼辦?看這個樣子以現在清軍的實力,很難突破中華軍的防線,除非是耗到中華軍的彈藥用盡,但誰知道中華軍還有多少彈藥,什麼時候才能用完。現在清軍的損失己有八千多人,等到中華軍用完彈藥之後,又還能剩下多少人,中華軍可並不是一支隻用使用火器的軍隊,他們的近戰能力同樣也十分強悍,清軍剩下的兵力還能不能突破中華軍的防線呢?
而且就算是清軍還能保證有足夠的兵力,現在中華軍是在城外用戰壕陣地防守,到時候完全可以退進遼陽城去,駐城防守,因此清軍想要突破遼陽,趕回盛京,也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但現在清軍己是騎虎難下,如果不攻開中華軍的防線,又怎麼回到盛京去呢?當然通向盛京的道路並不是隻有一條,因化也有人向布克沙和賴塔建議,如果攻不開中華軍的防線,可以繞道走,繞過遼陽到盛京去。
不過繞道回盛京,說起來當然容易,但俱體實施起來,卻又麵臨著一大堆的問題,如果從一開始就繞道走的話,當然好說,或許現在也差不多快到盛京,但現在才開始繞道,至少又要耽誤三四天的時間,盛京是否還堅持待住不得而知。另外清軍己經和中華軍接手交戰了,中華軍又會不會趁著清軍撤軍的時候,在後麵追擊,清軍又要怎麼應付,清軍是該全線撤走,還是留下一部份兵力在這裏和中華軍對持,這些可都是必須麵對的問題, 並不是說一聲令下, 就可以撤軍了事的。
當然有出路, 總也要比沒有出路要好,現在攻克遼陽基本是不可能的情況下,繞道回盛京也幾乎成了唯一的選擇,麻煩雖然也有不少,但並不是沒有辦法克服,因此布克沙和賴塔也在反複計算,選擇怎樣的道路,才能繞過遼陽,盡快回到盛京,怎樣分配兵力,同時又怎樣擺脫中華軍的追擊等等。
但就在布克沙和賴塔正在商議計劃的時候,一個讓他們崩潰的消息傳來,海城失守了,是被中華軍占領。
這一棍孑頓時將兩人打得蒙頭轉向,雖然這時兩人還不知道,中華軍的後續軍隊都己經在遼東登陸,因此也都覺得十分不能理解,中華軍怎麼一下子轉到了自己的背後去了,但有一個事實己經擺在了眼前,那就是海城失守,自己這支人馬也陷入了被中華軍前後夾擊的危境中。現在別說是突破中華軍的防線,連清軍自己都難以保全了。
但兩人還是懂不清楚,中華軍這到底在玩什麼把戲,中華軍不是在進攻盛京的嗎?怎麼突然一下子,自己就陷入了中華軍的兩麵夾擊之中。兩人足足想了一夜,才終於明白過,這不就是中華軍慣用的圍城打援之計嗎?
雖然想通了中華軍的戰術,但對於事實沒有絲毫的改變,因為就在次日,攻占了海城的中華軍己經殺到遼陽附近,同時駐守遼陽的中華軍也主要出擊,向清軍發動了進攻。
原來從山東跨海而來的中華軍第九軍、第二十三軍在金州灣順利登陸,很快就被周少桓派出的偵察兵發現,偵察兵立刻發回信鴿,向周少桓發告結果,雙方也建立了飛鴿傳書通信。周少桓接到了消息之後,再結合其他偵察兵,以及情報人員提供的情況,基本判斷清楚遼東半島的局勢,於是也馬上下令,讓第九軍、第二十三軍尾隨在從海也撤退的清軍身後,向盛京方向移劫,在遼陽城前雙方合力,全殲這支清軍。
率領遼東登陸部隊的主將是山東軍區的副司令官童大勇,接到了周少桓的命令之後,也立刻率軍出發,很快就發現了清軍的行蹤,但並沒有驚動清軍,而是悄悄跟在清軍的後麵,向遼陽靠近。清軍受阻在遼陽城下的時候,童大勇才率軍出擊,首先攻取了海城,隨後率領大軍,從清軍的背後包抄了上來。
中華軍攻擊遼東之後的最大一場戰役, 終於開始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