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九章 渡過鴨綠江(2 / 2)

分兵之後,兩路中華軍各自出分頭出發。周少桓和馮進帶領著十四師,趕到義州,渡過了鴨綠江,來到鎮江堡,與二師彙合。隨後向鎮江堡北麵的鳳凰城發動進攻.

清軍在鳳凰城駐守的兵力也不多, 因此中華軍殺到之後, 守軍棄城而逃, 中華軍兵不血刃, 就又占領了鳳凰城。然後趁勢一路北退,又連續攻取了通運堡、草河堡、連山關等地,又越過了摩天嶺,一直抵達太子河邊。一略高歌猛進近五百餘裏。離盛京隻有不到二百多裏的路程。

而這時在盛京城裏坐鎮的敦拜和吳庫禮早就接到了消息,兩人也大驚失色,這時盛京城裏的守軍隻有一萬餘人,一但中華軍攻到盛京城下,這麼一點兵力,連城牆都站不滿。

因此兩人這時當然也顧不得什麼海防,趕忙下令,從遼東灣、金州灣調兵回盛京駐守。但無論是遼東灣還是金州灣,離盛京都有數百裏,肯定是無法在中華軍到達盛京之前趕回來。因此兩人隻好下令,死守盛京,同時又從盛京附近的各地調集人馬,並目又征集城中的強壯百姓,全部上城防守,希望能夠堅守到援軍到達。

不過中華軍到達了太子河之後,並沒有急於向盛京發動進攻,周少桓命令第二師沿太子河向西,首先去攻取遼陽。因為這時遼陽的守軍己經全部都調到盛京去駐守, 因此現在的遼陽基本就是一座空城, 毫無抵抗之力,結果中華軍仍然十分輕易的就攻取了遼陽.。

遼陽是清廷在遼東地區僅次於盛京的第二大城市,離盛京隻有一百六十多裏的路程,叧外也是盛京南麵的重要門戶,因此遼陽失守,不僅使盛京門戶大開,同時也切斷了駐守海邊的清軍返回盛京的道路。

周少桓的意圖十分明確,現在盛京基本唾手可得,但駐守在遼東灣、金州灣的清軍還有近四萬餘眾,而且都是遼東清軍的精銳軍隊,兵器裝配也比較精良,這才是中華軍在遼東的最大危脅。因此周少桓決定,對盛京圍而不攻,利用盛京作誘餌,首先殲滅掉這支清軍的有生力量,那麼整個遼東也就任由中華軍隨意縱橫馳騁了。

雖然這支清軍的總兵力是中華軍的一倍,而且中華軍在遼陽隻有一個師駐守,另一個師在盛京牽製清軍。但周少桓對殲滅這支清軍充滿了信心,因為周少桓從漢城出發之前,就已經向山東發令,命留守山東的第五軍、第二十三軍馬上渡海出發,在遼東登陸,因此在這支回援的清軍背後,還有中華軍的兩個軍。隻要中華軍守住了遼陽,等後麵的部隊一到,就可以前後夾擊,全殲清軍。然後再攻取盛京,整個遼東也就可以一舉而定了。

因此在攻取了遼陽之後,周少桓也立刻下令十四師,逼近到盛京周圍的沙嶺堡、白塔輔等地駐守,自己帶領第二師在遼陽修築防禦陣地,準備阻擊清軍。同時又派出大量的偵察兵攜帶信鴿,到南方去打探登陸部隊的消息,為雙方建立飛鴿聯係。

就在正月二十七日,駐守海邊的清軍部隊到達了遼陽。

駐守金州灣的清軍有二萬多人,主將是巴牙喇甲喇額真布克沙;而駐守遼東灣的清軍有一萬八千餘人,主將裏巴牙喇纛章京賴塔。兩人都接到了敦拜的命令,敦拜讓他們放棄海防,將所有人馬全部都帶回盛京來防守,並且將沿途的人馬也全部都收隴起來,越多越好。

兩人才知道中華軍從朝鮮跨過了鴨綠江,進攻遼東,而且己經逼近了盛京,因此也不敢怠慢,立刻把沿海的所有軍隊都招集起來,趕回盛京。沿海修築的炮台,城堡,也隻好全部放棄,而炮台上的火炮,隻能將三千斤以下的帶走,三千斤以上的,因為過於沉重,會影響行軍的速度,也隻能用鐵水澆鑄炮眼,扔在炮台上。

兩路人馬在海城縣彙合,連同沿路招集的其他軍隊,總計約在四萬二千多人,然後一起向盛京進發。不過清軍還不知道,就在他們棄守了海邊防線的第二天,中華軍的艦隊就到達了金州灣,兩個軍的兵力在寧海縣附近登陸上岸,然後悄悄的尾隨在清軍的背後,也在向盛京進發。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