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登基建國 (四)(2 / 2)

而在騎兵的後麵,是一隊六百名士兵組成的步兵方陣,也是一樣衣甲鮮眀,毎人手持一支插好了刺刀的火槍。斜抱在胸前,以齊步走的姿式,從長安左門走進來。在經過承天門時,全部換成正步走,火槍也變成斜舉向前的姿式,也同樣齊聲高呼“皇上萬歲,萬歲。”

和騎兵相比,步兵的隊伍更為整齊,動作更為統一一致,橫豎斜三向,幾乎都是一模一樣,腳步鏗鏘有力,喊聲震徹雲宵。

在觀禮台上,有人看得頻頻點頭微笑,也有人臉色尷尬,更是有人一臉震驚,因為在觀禮台上觀看的,並不是隻有政府的官員,還有許多被邀請來觀看的外國商隊、民間人士,包括原南明的幾個皇帝和一部份官員,也有一些原明朝的遺老遺少。並不是所有人平時都見過中華軍的軍容軍貌,因此這次閱兵式,也是向南京的社會各屆展示中華軍軍威的一次時機。

步兵方陣走到長安右門之後,也轉頭間插在騎兵之間,持槍駐立。接下來是各個軍區,以及海軍部派來參加閱兵的部隊。

這些部隊當然沒有儀仗隊那麼整齊統一,但都是在戰場上經過了生死摶殺,因此更是顯得殺氣騰騰,而在經過觀禮台的時候,還表演了變陣,刺殺、對擊、模擬射擊、馬術等項目,也顯得內容多樣,十分精睬。也讓在觀禮台上觀看的人喝彩不斷。

各個軍區,以及海軍部的部隊過完之後,都在前導的儀仗隊後麵,按各自的位置站好駐立,而接下來是各種武器的隊伍,中華軍在戰場上使用各種連發槍、火炮、霹靂火箭、戰斧火箭等等武器,或用人扛人抬,或用車輛裝載,由戰馬拖動,依次的從長安街上通過。

中華軍善於使用火器,早己是人所盡知。不過在這個時代,火器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於是還引發了不少的傳言,誇大其辭,神乎其神一。既使是官員們,平時能夠看到這些武器的機會也並不多,因此當這些看起來有些嚇人的火炮、火箭從麵前走過的時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極大興趣,有些人都站起來觀看。同時議論紛紛,有懂一些人的向其他人講解,也有不懂的人在那裏胡亂瞎猜。

所有的武器都過完,在長安街的南側按各自的位置站好,而接下來才是整個閱兵式的重頭戲,由商毅親自檢閱軍隊。

商毅從觀禮台上下來,先到長安左門外,這時準備陪同商毅一起檢閱軍隊的李岩、周少桓、成進三人也都是一身嶄新的戎服,做好了準備。

整個隊伍由李岩帶領著十二名士兵為前導,周少桓、成進帶領十八名士兵為後隊,中隊由十九名士兵保護商毅,與前後兩隊各保持十五步左右的距離。

而商毅跨乘一匹高大的白色純種安達盧西亞駿馬,在士兵們的簇擁之下,從長安街的東側向西前進。在李岩的前導隊伍到達一個士兵方陣的時候,以李岩向士兵們行軍禮為發令。士兵們就開始向商毅齊起高呼“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而商毅在馬上看向士兵們,向他們揮手致意。而等周少桓、成進的後隊到達之後,則停止呼聲,商毅向他們回禮致敬,然後下一個方陣依次進行。

這整個閱兵的過程和形式,當然是商毅按照另一時空裏閱兵式進行了一番修改,製定的山寨版本。既然在這個時空裏當了皇帝,當然也就要過一過閱兵的癮,隻是那兩句最熟悉的精典台詞怎麼也沒有辦法插進來,這也讓商毅覺得有一些美中不足。不過能夠讓數萬人齊聲歡呼萬歲,在另一時裏也隻有太祖曽經享受到這種待遇。這種感覺確實相當不錯。

而在整個閱兵的過程中,盡管商毅迎受了士兵萬歲的稱呼,全部都是以軍禮來完成,並沒有跪拜大禮,這是中華軍在新朝中享有的特權,除了極少數重大的場合之後,任何軍人,無論軍銜高低,隻要是穿著軍裝,都隻用以行軍禮來取代其他的禮節。這也是為了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和榮謄感而製定的。

當然對於這個時代的官員來說,也確定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形式的閱兵,也覺得確為新奇。雖然有少數人心裏頗有誹議,認為這場閱兵式是窮兵黷武、尚失禮節,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十分高興的。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