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隻是和幾名內閣成員通個氣,正式向天下公布,徹底廢除太監製度,還是要等到商毅稱帝之後,才能以國家的正式文件形式公布。
除了太監製度之外,在稱帝之前,要解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國號和年號。
其實對於國號,有不少官員提出一些建議,有人就建議以“夏” 為國號,雖然這是一個以前曾經使用過的國號,但這並算什麼,以前的晉朝、後周、宋朝都是以前用過了國號,而因為“華夏”是中國的古稱,而且夏朝也是中國曆史上有明文記載的第一個朝代,因此用“夏” 做新朝的國號,也很合適。
當然大多數人都還是傾向於使用一個新的國號,建議的字有“瑞”“ 安” “華” 等等,還有“泰” “德” ,甚致有人提議,既然中國是天朝上國,那麼不如就用“天”為國號,皇帝可以稱為天皇,硬是看得商毅一臉的黑線,致於年號就更多了,甚至連“康熙”“ 乾隆” 什麼的,居然都出來了,也把商毅嚇出一身冷汗,難到這些官員裏麵有穿越的同行嗎?
不過隨商毅時間較長的官員都清楚,商毅很喜歡“中華” 這兩個字,在所有的正式文件裏麵,幾乎都是用“中華” 這個詞代指中國,連軍隊的名稱也使用這個詞,雖然說這是商毅有意淡化明朝的概念,但也說明商毅對這個詞的偏愛,因為有漢語的詞彙裏,可以找指中國的詞語還有許多。因此新朝的囯號很可能就是“中華” 這兩個字。
雖然按傳統的觀念,國號都是一個字的,因為中國的傳統,尊稱用字越少越好,一字王爵就要比二字王爵高貴。當然在死了以後,用字越多越好。但大臣們都清楚商毅的性格,絕不是一個喜歡尊循傳統的人,而且己經做過了不少有違傳統的事情,比如剛剛取消的太監製度,還有早些時候,在科舉製度中加入了自然學科等等。當然商毅對這些傳統的改變,都算是向好的一麵發展,並不是胡作非為。
而國號用一個字還二個字,其實並不是大問題,沒必要為此斤斤計較,說得極端一點,這江山就是商毅的,因此國家叫什麼名字,還不是商毅說了算,就好像給自己的兒子取名一樣,那怕是叫阿貓阿狗,也是人家的家事,別人也沒有插嘴的份。
果然商毅在看完了眾大臣提議的一大堆國號之後,全部都扔到一邊,而正式將國號定為“中華”, 全稱為中華帝國,簡稱中國,而在此同時,商毅把年號也定好了,新朝的第一個年號就叫“洪憲”。
其實商毅定好了國號之後,也大了一跳,中華帝國,這不是和袁大頭複辟用的那個國號一樣嗎?不過想用中華為國號,也隻能這麼叫了,“人民”“ 共和” 這些字眼,現在都沒法加進來。不過既然搶先注冊了老袁用的國號,那麼商毅索性也一不做,二不休,連他的年號也一超搶過來,反正老袁還要等到二百多年以後才出生,當然在這個時空裏,會不會也有老袁,還很難說。
不過“洪憲” 這個年號也確實十分貼切,在另一時空裏,袁大頭定出這個年號,也確實有“宏揚憲法” 的意思,表示自己雖然當了皇帝,但不會走傳製的道路,而是主張憲製,當然老袁心裏是不是真的這樣想,就沒有人知道,但“洪憲” 這個年號,和商毅的建國理念非常符合,商毅本來就是準備釆用君主立憲的國家體製。
而立憲治國的概念,現在內閣大臣都是明白的,因此也都認為這個年號非常貼切,當然這裏麵也有商毅愛叫什麼就是什麼的意思。
當然年號和國號也隻是確定下來,隻有等商毅舉行稱帝儀式的時候,才能正式使用。但這並不表示事情就完了,可以等著開始稱帝了,其實真正令商毅頭疼的事情,還在後麵,那就是建立太廟和追封先祖。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