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章 大西軍歸降(下)(2 / 2)

劉文秀和艾能奇聽了,也都有些動容,孫可望卻哈哈大笑起來,道:“好,自古忠義難兩全,老二,如果你剛才回答,為全兄弟之義,和我們同生共死,我到要瞧不起你了。這才是忠義分明的好漢子。大哥有你這樣的兄弟,也高興得很。” 頓了一頓,又道:“為了我們兄弟義氣,不致骨肉相殘,我也答應了。”

聽了這句話,三人也都鬆了一口氣,如果孫可望執意不降的話,也確實很難辦,畢竟劉文秀和艾能奇不可能把孫可望一個人丟下,兩人投降到中華軍那邊去。因此孫可望同意投降,當然是皆大歡喜。

於是孫可望立刻下令,安排宴席,招待李定國。因為投降的事情都已經談好了,因此眾人也都暢開胸懷,各自述說各自的經曆。其實雙方的經曆,在李定國和劉文秀相見時就己經說了,而這時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人主要是詢問中華軍、以及南京政府,包括商毅的事情。

其中又以孫可望問得最為詳細,首先問了商毅的經曆和為人如何,中華軍的幾個軍區各是什麼情況,各軍區的主將是什麼人,脾氣秉性,還有在南京當政的是那些人,又是什麼性格,大西軍投降之後,又應該怎樣上下打點,才好從中運動,把幾個人分配到一個理想的地方,當然最好是李定國的湖廣軍區裏。

當然這也很好理解,畢竟是要投降了,首先了解一下南京的這些事務,也並不為過。李定國當然是有問必答,無所不說。而且還說得十分詳細。但當孫可望提到“怎樣上下打點,從中運動”的時候,李定國道:“大哥,南京政府和明朝不一樣,別說在中華軍裏不興這個,就是在南京官場,也用不著上下打點。而且中華軍的各種製度都非常詳細,靖北王執法極為嚴格,就算是有人收了你們的進供,也不敢有所偏坦,沒有收錢,也不會故意刁難。”

孫可望笑道:“不會把,天下烏鴉一般黑,那有當官不愛錢的道理,別看送個金麻雀不要,送個金牛看他們收不收。當年義父有好幾次脫險,都是靠使錢運動的結果。在崇禎十三年受明朝的招安,花的銀子就像流水一樣,連京城裏上上下下都被喂飽了,商毅又會好到那裏去。”

李定國也笑道:“這些事情,等大哥投降之後,自己去試吧,不是說收錢的絕對沒有,但能夠得到照顧絕對不多,不過你們這幾年攢了一些身家也不容易,還是自己留著,別花得冤枉,到時候有人收錢不給辦事,可別怪我沒有提醒你們。”

頓了一頓,李定國又道:“不過有一點我要說前麵,當年義父受明朝的招安,本來隻是權宜之計,隻不過是等待時機,再度反叛。但這一次如果幾位兄弟且不可有這種想法,否則是自取滅亡。”

孫可望幹笑了兩聲,道:“那是自然。”

其實就在收到了劉文秀的回報之後,孫可望就有這樣的想法,既然打不過中華軍,不訪就假裝投降,暫時保存實力,慢慢擴充自己的力量,等待機會,再打出一片天地來。不過聽了李定國的話之後,孫可望心裏也是半信半疑,南京政府真會是向李定國說的那樣嗎?用錢不好使,孫可望也在混了二十多年的人,還沒有見過不能用錢解決的事情,不過這種李定國也不會亂說,還是等投降之後再說吧。

就這樣雙方談定了受降的一些細節事務,李定國這才啟程返回大營。羅遠斌等人聞迅之後,也十分高興,雖然說大西軍不是中華軍的對手,但雲南地方廣闊,想要完全平定,也還要花費一番功夫,而軍隊的傷亡,也難免會有一些,因此能夠不用戰爭就解決了雲南,也是一件好事。

第二天,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三人來到中華軍的大營請降,而羅遠斌也將他們安慰了一番,然後商談俱體的事務,畢竟是一個省的受降,還是有許多細節事務雖要商談後。

最終雙方達成協議,正式受降的地點定在昆明,由孫可望和劉文秀返回昆明去作投降移交的準備,留下艾能奇在普安州,付責陪同中華軍進入雲南。羅遠斌留下十二軍駐守貴州,自己和李定國帶領第二、十六軍進入雲南受降。同時也向南京發回了捷報,雲南和平收複。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