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勸進(上)(1 / 2)

現在的南京政府,依然還是甴統戰部為主導,在秩序上,內閣依然排在統戰部之下,但隨著南京政府的地盤擴大,內閣的實際權力己經淩架在統戰部之上,因為大部的地區都由軍隊移交給了地方行政機構管理,也就是艘鷯醫爬愣嶷閣實際控製了地方上的大部地區。

但在中央機構中,內閣還是在統戰部的支配之下,這樣也就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個矛盾的對立,而且從職位上來說,也是這樣,在內閣裏,王夫之是首輔,而李岩是次輔,王夫之是高於李岩的,但李岩還兼任著統戰部的部長,統戰部又是高於內閣的。結果這就矛盾。

當然在以前商毅的主要精力是在軍事方麵,實際上主管了統戰部的工作,而李岩隻是商毅的下屬,付責協調給戰部和內閣的關糸,到也沒太大的問題。但現在商毅的注意轉到了內政方麵,統戰部的主要工作都由李岩實際付責,因此矛盾也就自然產生了。

不過商毅知道,這種情況其實是很正常的,在戰爭時期,由軍方來主導,而到了和平年代,則由內閣或議會為首要,這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合理的。隻不過現在的南京政府處在兩個時期的過渡期,因此才產生了矛盾。隻要等天下統一,或是大局己定,重新更改權力結構,也就可以消除這矛盾了。當然由內閣或議會為最高權力機構,是大勢所趨的。

但在處理吳三桂的這件事情上,商毅還是傾向於李岩的意見,因為是吳三桂首先拒絕的南京政府提出的條件,選擇了戰爭,現在打敗了,還想用和平的方式解決,那有那麼好的事情。而且現在南京政府同樣也正在和大西軍談投降的條件,如果吳三桂開了這個頭。那麼孫可望、劉文秀等人會不會效仿,不管怎麼說,先和中華軍打一仗,等打不過了,再談投降的條件。

因此那怕是要付出一定的犧牲,也不能接受吳三桂要求,現在吳三桂隻能接受無條件投降。不然就以武力解決,同時也是警告其他與中華軍為敵的勢力,不要抱以僥幸心理。

商毅做出決定之後,王夫之也沒有再堅持,因此對吳三桂的處理,就這樣決定下來。

會議結束之後,商毅發現眾大臣並沒有像平時一樣起身告辭,仍然都還端坐著不同,商毅也不禁有些意外,道:“各位,還有什麼事嗎?”

王夫之等人聽了,這才紛紛從座位上起身,全部都跪倒在地上。商毅也嚇了一跳,雖然他稱王了好幾年,但禮儀都沒有變,除非是重大的正式場合之外,其他的場合都不用行跪拜禮,因此道:“這是怎麼了?”

王夫之道:“我們等一致恭請大王立刻稱帝。”

商毅也怔了一怔,過了好一會兒才道:“各位都先起來說話吧。”

眾臣都站起身來,但都沒有落座,而是恭恭敬敬的站在會議桌兩側,商毅到也沒有糾結這些細節,笑道:“原來不是說好的嗎?攻入北京之後,再行稱帝之禮。怎麼現在好端端的又勸我稱帝,再說我們攻入北京,也不過就是一二年的時間了,難到各位連這一二年也請不及了嗎?”

王夫之道:“大王明鑒,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初決定先入北京者,可以為天下之主,仍是因為紹武、永安、永曆這三個南明朝廷倶在,故以此為激。而且中原大戰之後,清廷己不堪一擊,若不是這三個南明朝廷出兵犯我南境,早取北京多時矣。因此是南明約先再先,非是我們無信。何況現在南明勻已被我們所滅,天下無主。大王在此時登基,乃是順天應人,如還不早正大位,恐失天下之望。”

李岩接著道:“當今天下十分,大王己占其九,而且功勞蓋世,威信素著,天下人皆仰望,婦女兒童跡早盼大王麵南背北,開基建朝了,何況大王方才也說,攻入北京,不過就是一二年內,既是如此,大王又何必斤斤計較這一句空諾呢?何況建州滿清犬夷之邦,蠻荒之部,居然也枉自尊大,黃牙乳子,無知小兒,竟也偽居高位,何況大王眾望所歸,大王理當早登高位,以慰天下所望。”

堵胤錫也道:“如今滿清雖說是偽尊高位,但畢竟也是建基立朝,建國立號,而大王隻以一介王爵,豈無國號,也無年號,其他縱行北伐京師之舉,隻恐出師無名,縱然號令天下,也是名不正而言不順,因此大王唯有稱帝,方可名正言順,出師有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