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朱天麟上前了兩步,道:“商毅以前也曾是大明之臣,如果天數當是如此,我們也無話可說,但皇上終是皇上,豈能以捆綁之辱加之,如果你們定要將皇上捆綁,就先將我殺了。”
鮑龍看了看朱天麟,到也有些佩服這個老頭,點了點頭,道:“好吧,對他就不上綁了。” 又對朱由榔道:“你就是朱由榔吧,我在你的臣下麵前給你留點麵子,就不捆你了,但你給我老老實實的,不許跑,別以為你再是什麼皇帝了,看看這都是什麼地方,有你這麼窮酸的皇帝嗎?現在天下的皇帝隻有一個,就是我們的鎮北王。”
這一天是後明六年(1650年),清順治七年,七月二十四曰。永曆朝廷的君臣人等被中華軍在安龍擒獲,分別是朱由榔及家眷、親信太監待從十七人,其中朱由榔及家眷有九人,太監八人,永曆朝廷的大臣二十六人,其他隨行人行,待從、士兵等等共計四百七十二人。
消息傳到了安南衛,羅遠斌等人得知以後,也都十分高興。雖然商毅一直都並不把抓住南明的皇帝太當一回事,但抓到了,也總比沒有抓到要好,而且永曆朝廷己經在中華軍手上逃過了兩次,這一次總算是把他們逮著了,也確實挺不容易。
當然朱由榔君臣被中華軍抓獲,南明的最後一個朝廷,永曆朝廷,也正式壽終正寢。這也就意味著明朝的沿續,徹底結束,而曆史也翻過了新的一張頁麵。
不過永曆朝廷的正式滅亡,其像征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為在這個時候的永曆朝廷,實際已處於一個名存實亡的狀態,沒有任何自己的領土,軍隊和屬民,一切其實都是靠大西軍供給,因此朱由榔君臣被抓,也並不等於戰事就結束了。
因此羅遠斌等人並沒有大張慶祝,隻是下令騎兵團,把抓獲的人員都押送到安南衛來,經過了初步的審理之後,將朱由榔、及家眷、太監、大臣共計四十三人,送回南京去,交由內閣處置,當然羅遠斌也告訴他們,以前紹武、永安兩朝的俘虜被送到南京之後的情況,讓他們在路上安心,不要想逃跑。而同時和他們一超送到南京去的,還有十二頭大象,和從死象身上剝下來的象皮、象骨和象牙。當然獲勝的消息,羅遠斌早就先用飛鴿傳書,送到了南京。
等把這些事情都處理完之後,羅遠斌等人這才又把目光轉向眼前的戰場。
在沙孑嶺被中華軍擊敗之後,孫可望和艾能奇先後逃回到新興所裏,這一戰大西軍敗得確實很慘,收拾剩餘的人馬,隻剩下四萬多人,而且還有近一半人身上都有傷,而花了兩三年心血,組建起來的象軍,這時也隻剩下二十多頭大象了,另外劉文秀也不知去向,生死不知。也可以說,經過了這一敗之後,大西軍雖然還不算是元氣大傷,但也是損失慘重。同時孫可望和艾能奇也明白,以大西軍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與中華軍相抗衡。
但現在戰局巳開,收也收不回來了,因此兩人一商議,認為新興所隻是一個千戶所,城小地窄,不足以抵抗中華軍的進攻,不如退到普安州去,那裏城池高厚,大西軍可以居城而守,抵擋中華軍。起碼不能把中華軍放進雲南。另外兩人也認為中華軍的戰鬥力雖然強,但要強攻普安州恐怕也要付出相當的代價吧。
因為按照一般的戰爭常識,攻城的一方,往往都要比守城的一方損失的兵力多,因此隻要先守住普安州,把中華軍擋在雲南以外,然後再派人到四川去,和吳三桂取得聯絡,雙方一起對付中華軍,也不是沒有機會的。雖然說大西軍和吳三桂有仇,當初就是吳三桂和清軍一起進攻四川,殺了張獻忠,迫使大西軍撤出四川,遠奔雲南的,但現在大敵當前,隻能把這些私仇放到一邊。而且吳三桂在名議上還是永曆朝的臣子,隻要朱由榔還在大西軍的掌握之中,就可以壓過吳三桂一頭。
於是兩人立刻放棄了新興所,撤到了普安州,但剛到普安州,兩人就收到消息,安龍被中華軍偷襲得手,朱由榔君臣都已經被中華軍抓走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