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戰局的變化(五)(2 / 2)

而這時福臨想到的卻是,現在多爾袞還可以像自己救情,保全自己的妻妾子女,而如果中華軍攻入北京,自己淪為階下囚,那麼自己又向誰救情寬恕呢?現在福臨的年紀雖然不大,但己經娶了莊太後的侄女,也是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並還納了兩名側妃,也算是有家有口的人了。

想到這些,福臨隻覺一陣心煩,喝了一杯茶,接著又看去,但馬上就被後麵的內容吸引住了。

原來在遺疏的後半部份,是多爾袞向福臨建議,雖然是在重病中,但多爾袞對朝中發生的事情還是都知道的,由於他現在完全是從傍觀的立場來看待這些事情,因此思考的方式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在遺疏中,多爾袞建議福臨不可輕易放棄北京,也不可與南方聯合,出兵進攻中華軍。雖然從現在的情況來說,清廷沒有別的選擇,隻能放棄北京,但必須要考慮大多數滿族中下層官員和小貴族的利益,如果強行下令撤回關外,有可能會激起他們反叛,或者有人會利用這一點,挑動事非,動搖福臨的皇位。

而現在南方的力量並不能相信,清廷與南方聯合,也不可能與中華軍抗衡,反而會提前遭來中華軍的進攻,雖然中華軍現在隻是在對南方用軍,但他們有足夠的實力支持雙線作戰,因此現在的清廷決不能有任何觸惱中華軍後舉動,隻有這樣,才能給清廷多留出一些喘息的時間。

當然清廷也不能就這麼不和不戰不聯不降的坐以待斃,多爾袞給出的辦法是,清廷現在可以拒絕和南京議和,不撤出關外,但從現在開始,也要為撤出關外做準備,可以將武器、錢賬、糧食、物資、人口等等逐步向關外,遼東地區轉移,這樣一但中華軍打到了北京,清廷也就能夠從容撤退,那些中小貴族也就沒什麼可說的了。另外也給那些中小貴族騰出一些時間來,讓他們可以從容的轉移自己的財產。

同時多爾袞也提醒福臨,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強對寧錦防線的修築,因為一但清廷撤出了關外,寧錦一線也就成為清廷的主要防線,隻有守住了寧錦防線,才能夠保住遼東。而在遼東沿海地區,也要加修炮台工事,將北京剩餘的火炮都布置在海邊,嚴守海防,謹防中華軍繞過寧錦防縱,從海上襲擊遼東。

看完了這遺疏之後,福臨才算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總算是找到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其實多爾袞的建議有許多地方和洪承疇都非常相似,都是認為北京不可守,南方不可助,應該退回關外去,而且還應把錢糧、物資、武器等物都帶來,一來是充實自已,二來也是給中華軍製造困難。

但洪承疇是主張和南京方麵議和,然後馬上撤走,而多尓袞則主張不與中華軍議和,先作準備,等中華軍打來了再撤。這樣一來至少清廷沒有被逼得割地求和,福臨在麵孑上也好說一些,對那些反對撤走的中小貴族也能有一個交待,而且也給清廷轉移人口物資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因為想要把陝西、山西、北直隸這些地方的全部,或者是大部份人口,都撤出關外去,可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工作。

因此福臨也認為,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而看完了這份遺疏之後,福臨對多爾袞的惡感又少了幾分,畢竟他給自己解決了一個大難題,而且人都死了,過去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再追究了,再說處罰他的家人,也沒多大意思,另外多爾袞的福晉、姬妾大多都是莊太後的族人,就在看在母親的份上,對多爾袞的遺孤也該照顧一些。

於是就在第二天,福臨下旨,念在多爾袞多年的功勞,恢複多爾袞的王爵,並由多爾博襲睿親王爵,加封東莪為格格,賜封號東果。這樣多爾袞的事情,也就蓋棺論定,那亗窺視多爾袞妻妾的親王貝勒,也都死了心。

同時福臨又正式下旨,拒絕與南京政府議和,並信誓旦旦,如果中華軍打到北京,就要與中華軍決一死戰。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