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尚可喜也積極調兵遣將, 準備戰阜, 他的次子尚之孝一直駐軍在韶州,和駐守江西南部的江西軍區第八軍對持,部從有五萬佘人,而進攻泉州失利的長子尚之孝退入廣東省之後,駐紮在潮州,也是防備中華軍攻占了福建之後,繼續進軍廣東,而金聲桓被鄭成功擊敗之後,也逃到了廣東省,投奔尚之信,被尚之信任命守衛程鄉縣。
這時尚可喜在廣東也經營了三年多的時間,一直都在擴充軍隊,打造火炮火槍等武器。不過廣東省畢競隻有這麼大的地方,人口有限。因此到現在尚可喜的軍隊隻有十餘萬人。
不過廣東的冶鐵製造業到是十分發達,而且又和澳門比鄰,可以聘請葡萄牙工匠,這幾年來尚可喜打造了火槍二萬五千餘支,其中燧發槍有一萬餘支,其餘都是火繩槍,各種火炮四百餘門,其中紅夷大炮有百餘門。因為尚可喜專程聘請澳門的葡萄牙工匠幫助監造,因此廣東製造的火器質量都不錯,比清廷的還要好一些。
在韶州駐守的尚之孝部中有火槍一萬餘支,各種火炮一百五十多門。尚可喜認為這樣這實力暫時還是能夠守住廣東的北大門,隻有東邊潮州,因為在尚之信和金聲桓合兵之後,總兵力也不過是兩萬餘人,而中華軍從這一邊進攻的卻有兩個軍,兵力超過五萬,因此以這樣的兵力,根本就不可能擋得住中華軍的進攻。當然這也不能怪尚可喜,誰知道福建會敗得那麼快呢?
但現在尚可喜手頭上的兵力己經不多了,廣州一帶的駐守兵力已不足五萬。但潮州一失,廣東東麵也就將門戶大開,因此尚可喜咬著牙,給尚之信拔去了四萬兵力,火槍一萬支,火炮一百五十餘門。不過這一來廣州的駐守兵力就不到一萬,而且隻有火槍三千多支,火炮也不足一百門。但廣州畢竟位處內地,首先還是要把兩個大門守住。
當然尚可喜也知道,想長時間擋住中華軍的進攻是不可能的,畢竟這幾年來,中華軍的戰績都擺在那裏, 清廷坐擁北方萬裏疆土, 有近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何況自己隻有廣東一省之地。因化還是要為自己找一條退路,而現在能退的地方隻有海上。廣東濱臨海邊,過去就有一支水軍,而且海上貿易也十分發達,航海技術在這時的中國算是高水平的,尚可喜雖然沒有發展海軍,但還是把廣東原有的水軍保留了下來,而且也沒有阻止海上貿易,因此還是可以從海上逃跑。
而且出海之後落腳點尚可喜也想好,就是可以逃到海南去。不過尚可喜也知道中華軍也有一支水軍,因此到了海南也並不保險,隻能夠暫避一時,然後在伺機而動。最後的落腳外,尚可喜到是有三個目標:一是以海南為中轉,到達廣東西南部的廉州府上岸,逃入廣西境內,爭取能夠經貴州入川,去投靠吳三桂,但這條路太遠,並不可靠。二是從海南直接去越南,在那裏逃一段時間,不過尚可喜和越南並沒什麼來往,不知對方會不會收留自己。三是幹脆逃到海上去,找幾個小島躲起來,轉行海盜。但尚可喜畢竟是沒幹過海盜,也不知道這一行的前途怎麼樣。
當然有後路總比沒有後路要好,何況還有三條之多,總可以選出一條最理想的來,因此尚可喜也稍稍有些安心,一麵權衡比較三條線路的利弊,一麵下令征集船隻,停泊在珠江口裏碼頭,並且將這幾年積攢的財物也都屯積在碼頭,以便隨時都可以裝船逃跑,同時又派人去海南做布置準備。
而就在這時,中華軍也向廣東發動進攻。中華軍進攻的主要方向還是在東邊的潮州,北部的韶州隻是牽製住尚軍的兵力。
在清順治七年,後明六年(1650年),二月十九日,中華軍的第十六軍首先進入廣東境內,向程鄉縣逼近。
程鄉縣也就是後世的廣東梅州,位於程江和海溪的交彙處,也是從福建進入廣東境內官道的必經之路。從一定程度上說,程鄉縣比潮州更重要。因此尚之信也親自趕到程鄉縣坐鎮,在這裏布置了四萬五千大軍,火槍一萬餘支,火炮一百二十餘門,紅夷大炮有二十四門。同時命令金聲桓帶領一萬五千人馬,三千火槍兵,火炮五十門,守衛程鄉縣西北約十裏的雙徑嶺,和程鄉呈特角之倚。
第二天,段鵬率領二十軍也到達程鄉附近,將中華軍的指揮部設在程鄉縣正北約十五裏水口鎮。在觀察了尚軍的布置之後,段鵬認為,想要攻取程鄉縣,首先就要攻下雙徑嶺,因此也下令,由二十軍付責對雙徑嶺的主攻,十六軍第六師付責阻擊程鄉縣方向的援軍,第九旅、特種兵旅為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