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向南向北(二)(2 / 2)

葉瑤瑱笑道:“其實也不用等到太平年月,現在南京就有不人在批評哥哥的這些做法,說促進工商教民求利,創辦實業是與民爭利,海外貿易是舍本逐未,蒸汽機器,興辦新學科技是隻好奇淫巧技,和海外各國交流來往有損天朝上國之威,總之都不是治國的正道。”

商毅苦笑一聲,道:“治國的正道是什麼?在他們看來,就是什麼誠心正意,尊守聖人之道這些空話、套話而己,都不過是井底之蛙,不知道真正的天下有多大,中國就算是國土龐大,但也不過是其中之一,現在歐州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工商業,興辦新學科技,如果我們還是固步自封,恐怕不出一百年,就會全麵落後於歐州各國了。”

葉瑤瑱輕輕笑道:“其實哥哥也不用和他們慪氣,說這些話的人不過都是一些迂腐儒士,真正的有識之士,像內閣的王先生、參政院的黃先生、顧先生他們都是支持哥哥的這些決策,而且這幾年以來,在南京、浙江地區也卓有成效,如果不是依靠這些新策,我們也不可能這麼順利的就打敗滿清。”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可惜還不夠啊,首先這些新政本來還不夠完善,因為目前我們的重點還是在軍事戰爭方麵,因此還有一些政策現在還無法實施,另外雖然這幾年以來,新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主要是集中在南京、浙江,江蘇的沿海一帶地區,在兩湖、安徽、江西等地的推廣都還不夠,更不用說是在其他不屬於我的地方,但想要把這些新政進一步推廣,一是盡快結束內戰,才能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來推進新政,二是必須統一全國,才能將這些新政在大範圍內推行。”

葉瑤瑱道:“既然是這樣,那麼就繼續北伐呀,打下了北京,不就大局以定了嗎?”

商毅搖了搖頭,道:“以前我也是這樣想,但打下北京,最多隻能讓我馬上稱帝,並不等於整個北方都平定下來,還有陝西、山西等地,而且與北方相鄰,還有蒙古、清廷也有可能退出關外,繼續和我們為敵,因此隻打下一個北京,隻是政治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要想徹底平定北方,還需要花一番大功夫。”

葉瑤瑱道:“那麼先把南方平定下來呢?”

商毅道:“福建、兩廣都好說,但貴州和四川兩省地勢險要,山多林密, 也不好打。”

葉瑤瑱笑道:“我看你是鑽了牛角尖了。以我們現在的實力來說,無論是北清還是南明,都不是我們的對手,因此無論是先南後北,還是先北後南,都無所謂,最多也不過是早一二年或是遲一二年的事情,哥哥心係天下,希望國家早曰實現穩定,好休養生息,推廣新政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凡事欲速則不達,還是循序漸進得好啊,而且哥哥今年也不過才三十出頭,這以後的日子還長著呢,也不用急於這一時。正如哥哥所說,征戰之事最忌猶豫不決,舉棋不定,那怕選的並不是最好的,但也比不選要好啊。”

商毅聽了之後,也點了點頭,這才覺得在向南向北的問題上,自己確實有些患得患失,以前是因為有清廷這個強大的對手存在,離真正統一中國還早,因此在南北問題上首選自然是全力對付清朝,沒有那麼多其他的想法。而現在清廷基本已被徹底失敗,結果想法反而多了起來。就像是一場球賽,在0比0的時候,全隊的思想還都能保持統一,但在1比0領先之後,往往容易出現混亂,有人想乘勝進攻,擴大戰果,也有人想全線退守,保住領先優勢,結果反而自亂陣腳。這種情況在中國隊身上可是經常出現的。

葉瑤瑱所說的並沒有錯,現在自己己經占有絕對的優勢,無論南北,說滅誰就滅誰,因此現在最要的不是選擇,而是盡快決定,這樣才能讓官員、士兵、南京各界的人士統一思想,不致於出現思想混亂的局麵。因此商毅也點了點頭, 道:“你說的有道理,反正先打誰後打誰都差不多,總是都要打的。”

說著商毅用力抱著葉瑤瑱,在她臉頰上親了一下,道:“看來我要好好獎勵獎勵你哦。”

葉瑤瑱聽了,趕忙從他懷中掙出來,臉色飛紅,道:“誰稀罕你的獎勵,現在差不多也到晚飯的時侯了,我去看看莞兒怎麼樣。”說著,逃似的離開商毅身邊。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