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接見鄭成功(2 / 2)

鄭成功道:“那麼大王又將如何應對?”

商毅笑道:“自然是兵來將擋,水來土屯,凡來犯我地之人,均為敵人,犯我地之軍,均為敵軍,絕不客氣。”

鄭成功沉默了半響,道:“大王,現在中原戰場雖未全完,但也是大局已定,中華軍獲勝,己成定局,那麼大王下一步又打算如何?”

商毅道:“若是沒有南方的羈絆,我自當揮師北上,收複京師。但現在南方不寧,我也有些舉棋不定,自古攘外必先安內。”

鄭成功又沉默了一會兒,才道:“南方之事估且不論,如果大王收複京師,又當如何?”

商毅淡淡道:“當年我與南方各朝有約,收複京師者可為天下之主,如果真是天命所歸,我也自不會推辭。何況明儼也是明白人,也應該知道,到了那時,天下之位,也不容我有所推辭。”

鄭成功也苦笑了一聲,但鄭成功心裏也十分清楚,商毅是絕不會奉立明室的後裔為帝,一但他攻入北京,必乘為登基稱帝。而鄭成功由於受過隆武皇帝朱聿鍵的厚待,在思想上還是忠於明朝,隻是他和清廷有殺母囚父之仇,而三個南明朝廷都是扶不起的阿鬥,想要與清廷爭鬥,隻能依靠商毅。不過在他剛舉事的時候,商毅也給予他很大的幫助,他對商毅也一直心懷感激。因此兩方麵都難以取舍。

在以前有清廷這個共同的敵人存在,而商毅也沒有稱帝,因此商毅和南眀之間的矛盾並沒有激化,而鄭成功也有意不去想這些事情,隻是顧著眼前的跟隨商毅與清軍作戰,報殺母之仇。但現在清廷己經被打得奄奄一息,商毅和南眀之間的矛盾也徹底激化,無論這一次南明是否出兵進攻商毅,雙方都不可能再和平相處了,一但商毅收複了北京,必會稱帝,而下一個目地,也一定會指向南方,而鄭成功也繞不過去,必須做出選擇了。

因此鄭成功也覺得左右為難,當然鄭成功也十分清楚,商毅稱帝,己是勢在必行,不可能改變,想想自已現在的情況,也就可以想到,商毅扶植任何人稱帝,都不會對他放心,與其受猜忌、攻擊,被視為權臣,還不如自己稱帝,而且到了現在這一步,稱不稱帝已經不是由商毅的個人意誌來決定了,六十萬中華軍,還有南京政府的上上下下,甚致包括南京政府統製區內的百姓,都讚同商毅稱帝,也可以說,這個位置商毅是不坐不行。

同時鄭成功還想到,如果自己不表態,商毅會不會把自己扣留下來,就像清廷扣留鄭芝龍一樣,想到這裏,鄭成功也不由出了一身冷汗。

商毅見鄭成功一直沉默無語,目光遊移不定,當然知道他在想什麼,於是又道:“明儼,你也不用現在就做出決定,還有足夠時間可以考慮,你還是先回泉州去吧。不過我們下一次見麵,我不希望是在戰場上。”

鄭成功呆了一呆,心裏也不由生出一絲慚愧,商毅根本就沒打算扣留自已,不過轉念一想,南明一方肯定不是商毅的對手,就算自己加入南明也改變不了這個結果。因此商毅也沒有必要扣著自己,當然鄭成功並非貪生怕死的人,否則當初清軍攻入福建的時候,就會和鄭芝龍一起降清了。

於是鄭成功也起身告辭。商毅把他送走之後,也不由苦笑了一聲,他確實不想和鄭成功為敵,因為在另一時空裏,鄭成功是公認的民族英雄,也是商毅敬佩的曆史人物之一,而在這個時空裏,由於商毅的出現,鄭成功己經注定無法建立在另一時空裏的功績,也可以說,是商毅奪去了鄭成功成為民族英雄的機會,雖然說商毅心裏並不後悔這麼做,但多少也有些愧疚,因此也不想鄭成功成為自己的敵人,當初極力扶助鄭成功,一方麵是牽製清軍,另一方麵也未常不是想補償一下鄭成功。

但這種補償並非是無原則的,現在的選擇權在鄭成功手上,如果鄭成功執意要和自己為敵,陪明朝殉葬,自己也決不會手軟,或者說會成全鄭成功的心願。當然在商毅手裏,還有另外一張牌。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