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華軍曆次的攻堅經驗,這樣的城牆根本就無需出動爆破組,隻用火炮猛轟,就足以將城牆轟開。正是因為發現息縣的這個弱點,因此在白天的進攻中,李定國也有意對息縣東麵放緩進攻,就是希望利用西、北兩麵的進攻,吸引清軍的注意力,等清軍放鬆了對東麵的防守之後,再對東線發動突擊,以到一擊得手的目地。
隻是中華軍攻占了淮河南岸的清軍陣地之後,不僅打亂了清軍的防守布置,就連中華軍的進攻計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好在李定國並不是死守教條的人,立刻提前對息縣的東線發動進攻,戰鬥果然也進行的十分順利,中華軍一舉擊潰了清軍的城外防線,然後又對息縣的東城發動進攻。
到了這個時候,阿濟格也沒有別的辦法,隻好在息縣城裏指揮準備突圍的士兵,抵擋中華軍的進攻。因為在這個時候,如果自己還是選擇續繼突圍,那麼息縣城就會立刻被攻破,而中華軍攻破息縣之後,就會跟在自己的身後追擊,那麼自己也就陷入中華軍的夾擊之中,因此還不如仍然守在息縣城裏,先頂住中華軍的這一輪進攻再說。雖然阿濟格也知道,這一來最佳的突圍時機已經錯過了,隻能夠被困守在息縣城裏,但那也沒有辦法,先顧眼前要緊。
在中華軍一陣猛烈的炮火攻擊之後,息縣的城牆果然經不住這強力的衝擊,被轟開三個大缺口,中華軍的士兵們立刻一擁而上,向這三個缺口發動的強攻。而守在城裏的清軍這時也都已經做好了準備,隻能缺口一被炸開,就有清兵立刻補充上來,封堵缺口。
畢竟息縣城現在還是清軍的地盤,中華軍再怎麼逼近城牆,也有幾十步的距離,因此清兵的動作也要比中華軍快得多,雖然第一批搶到缺口前的清兵遭到了中華軍的手榴彈攻擊,但馬上就有後麵的清兵補了上來,到底比中華軍快了一步,搶先一步占領了缺口。而中華軍馬上就跟進了上來,雙方就在幾個缺口處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盡管三個缺口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超過十米,最小的隻有三四米多,但雙方在這裏的戰鬥卻是異常的激烈,各種武器在這裏激烈的碰撞著,而且在遠處也都有自己的同伴在提供火力支援,士兵們不斷的帶走敵人的生命,同時也有不少士兵的生命被敵人帶走。
同時中華軍的火炮仍然繼續在向其他地段的城牆轟擊,為中華軍打開更多的突擊缺口,當然也就為雙方提供了更多的戰場。
但雙方的戰兵都顯示出驚人的鬥誌,在每一個缺口的爭奪都寸步不讓,前麵的戰友倒下之後,馬上就有後麵的同伴補充上來,前仆後繼的接著戰鬥,中華軍的士兵固然是乘勝進攻,士氣高漲,但清軍本來是阿濟格準備用來突圍的精銳士兵,而且清楚,一但息縣被攻破,自己將全軍覆沒在息縣城中,因此也是人人拚死,奮力勇戰。
一時間雙方殺得難分難解,僵持不下,雖然一中華軍偶爾也能夠衝殺進缺口內部,但很快就被清軍給拚命反擊給推出來,而清軍的反擊也不能維持長久,就會立刻被中華軍給阻擋下來。而在每一個缺口的地方,都留下了大量的士兵們屍體,漸漸的在缺口處推積起來,竟形成了一個大的斜坡形狀,到了後來,雙方的士兵幾乎都是踩著同伴或是敵人的屍體在向上衝殺,在拚死力戰,一直到自己也倒下,成為一俱墊腳的屍體為此。
這時中華軍的火炮又在息縣的城牆上打開了三四個缺口,不過因為每一個缺口的位置都不大,能提供的戰鬥麵也不大,實際能夠在第一線進行接戰的士兵並不多,最大的缺口,也不會超過十個,因此盡管雙方在缺口爭奪得激烈而殘酷,但實際的傷亡並不算大,都在雙方能夠接受的範圍來。
息縣的範圍本來就不大,一麵的城牆也隻有幾百步長,加上可攻擊的部位也有限,因此在轟開七個缺口之後,火炮再也沒有轟擊麵,隻好停止了轟擊,把最後的勝負交給雙方的步兵。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