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地區的安全, 實際是全靠海軍來保護, 而這一次海戰的取勝, 也說明南京政府的海防己經正式由沿岸防守, 轉向了近海防守, 這也是中國海防觀念轉變的重要一步。
而在大島海戰結束之後,海軍部的兩名主將成剛和黃震也向商毅建議,認為現在完全應該乘勝出擊,打擊一下日本,雖然目前抽不出陸軍,但出動海軍部的一二支分艦隊,對曰本沿岸進行一次海上打擊,是完全能夠做到的。
而商毅想了一想之後,終於還是決定,暫時不去進攻日本,而是先把國內的戰場打好再說,雖然這次進攻曰本隻用出動海軍,但目前海軍也有要守衛南京政府的沿海地區的重要任務,不能輕易遠派。
另外一點,現在荷蘭商館的人員雖然已經完全撤離了中國,但並沒有全部返回巴達維亞,有一批人去了台灣,雖然商毅隨後又向盤距台灣的荷蘭人發出了最後通諜,限令他們在十五天以內,必須全部撤離台灣,將赤嵌城和熱蘭庶兩城全部移交給駐守台灣的沈壽崇接管,但商毅也估計荷蘭人絕不會老老實實的聽話回家,一定還會想辦法撲騰幾下,因此也不得不防。
雖說荷蘭人在台灣並沒有多少實力,全部的兵額也不足七百人,能夠控製的區域也是極小的部份,而且台灣當地的土著大部份都傾向於中華軍的統治,因此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來,隻靠在台灣的駐軍和民兵雖然不足以將荷蘭人從台灣趕走,但也足以將荷蘭人牢牢困住,耗也耗死他們。並不需要商毅增加兵力。
但荷蘭人一定會向巴達維亞方麵救援,盡管現在荷蘭人在巴達維亞的兵力也不多,但也不能不防,畢竟這個時代的荷蘭海軍可不是西班牙、日本、清廷這些國家可比,可以說是目前世界海軍實力最強的國家,“海上馬車夫”這個名字,可不是白叫的。
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裏,鄭成功收複台灣時,就是釆用困守的辦法,而且荷蘭的巴達維亞當局也曾派出軍艦軍隊,來救援台灣,隻不過當時鄭成功是幾乎集中了自己水陸兩軍的全部力量攻台,這樣才以多勝少,擊敗了巴達維亞的援軍,最後終於困得荷蘭人內憂外絕,不得不投降,結果也成功的收複了台灣。
而現在商毅隻能依靠海軍的力量,不僅可能要以武力驅趕盤距台灣的荷蘭人,同時還要準備阻擊巴達維亞的援軍,顯然要比另一時空裏的鄭成功要吃力得多。
另外商毅還有一個應急的計劃,就是現在海軍中,還有相當一部份陸戰部隊,大約可以整編出兩到三個師的兵力,而且這一批軍隊不同於新編的軍隊,不僅平時的訓練嚴格,而且在經過了曆次海外作戰之後,己經俱有相當的作戰經驗,戰鬥力相當強,因此如果中原戰場的兵力吃緊,商毅還打算從海軍中抽調出一倍兵力出來。因此在這個時候,海軍隻能進行近海作戰,而絕不可以輕易發動遠征。
於是最終統戰部決定,海軍的各分艦隊仍然駐守各自的防區,巡守近海,防止有敵軍從海上襲擊。同時又命令海軍各分艦隊的陸戰士兵都要做好準備,隨時都有可能被抽調上岸作戰。
就在這時,從台灣傳來消息,今年剛剛上任的荷蘭台灣大員長官費爾勃格拒絕商毅發出的最後通諜,拒絕退出台灣。於是商毅也立刻下令,命駐守台灣的沈壽崇馬上出兵,向荷蘭人發動進攻,並且又命第三分艦隊從海陸兩路,配合沈壽崇作戰。
同時商毅又下令,駐守呂宋的第六分艦隊,嚴密關注巴達維亞的動靜,並且在海麵上打劫荷蘭商船,以牽製巴達維亞的力量,使巴達維亞當局無法援助台灣。
最後商毅又下令豫南戰場的成進和李定國,盡快消滅被圍的阿濟格,力爭早日打開中原戰場的僵局。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