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撤離徐州(下)(2 / 2)

隨後中華軍在炮火的掩護下,向宿州發動了地麵進攻。首先出動的是二十七營,推出了十輛架橋車,付責在護城河上架橋。三十二營付責掩護。但隨著中華軍的士兵靠近護城河邊時,躲在城上垛口處的清軍的火銃兵立刻對中華軍展開了凶猛的射擊。同時還從城牆上扔下不少靂天雷一類的炸彈,企圖炸毀正在鋪設的架橋車。

而中華軍的士兵一邊架橋,一邊還擊,經過了半個小時的激戰之後,終於在護城河上架起了七座橋。

緊接著中華軍派出了爆破隊,對宿州的城牆進行爆破,但宿州的城牆確實十分堅厚,中華軍連續實施了兩次爆破,雖然將城牆上炸出幾個大坑,而且裂如蛛紋,但仍然沒有炸開宿州的城牆。而在第三次,另一隊爆破隊對宿州的東門實施爆破,結果這一次的爆破十分成功,將宿州的東門徹底炸開。突擊隊也立刻跟進,從城門穿過,向城內發動進攻。

但清軍對此也早有準備,在城門的後麵已經用砂袋堆好了防線,中華軍炸開城門之後,清軍的火銃兵、弓箭手等等立刻都退到防線後麵,火槍弓箭,一起發射,拚力的阻擊著中華軍的進攻。

而且城門洞也過於狹窄,一次隻能夠通也六七名士兵,中華軍的優勢兵力也無法充份展開,因此也被清軍死死的堵在城門洞裏,無法向城裏推進,同時城牆上的清軍也對城下的中華軍發動攻擊,幫助城內的清軍,牢牢的守住了城門洞。

盡管中華軍的士兵們都非常英勇頑強,不畏生死,向清軍一連發動四五次進改,但這時戰場的條件確實對中華軍太不利於,結果每一次進攻都被清軍給打退了回來,相反在城門口內外,戰死了近二百名中華軍的士兵。戰鬥也膠作起來。

就在這時,中華軍的士兵崔福明推著一輛點燃了引線的爆破車衝進了城門洞裏,盡管清兵也拚命開槍射擊,有幾發彈丸擊穿了爆破車的擋板,擊中了崔福明的身體,但崔福明仍然咬牙堅持著將爆破車推到了清軍的防線前。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崔福明和十餘名清兵也都被炸得粉身碎骨,同歸於盡,但清軍在城門口的防線終於被炸開。

中華軍的突擊隊立刻從崔福明用生命換來突破口殺過了城門洞,衝入宿州城裏。這時戰鬥也轉入為巷戰,雙方的士兵短刃相接,在城裏展開了激烈的爭奪。但突破了城門之後,中華軍的後援部隊也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城外殺入城中,清軍漸漸堅持不住,隻能且戰且退,戰鬥也在不斷向宿州城裏深入進列。

而就在這時,進攻西門的十五軍也突破了清軍的防守,殺入宿州城裏,兩路中華軍成功的在城中心的十字路口會師,清軍的抵抗力也基本消失。

守將泰什哈見狀,也知道大勢己去,宿州己經守不住了,因此也隻好帶著剩餘的人馬,從北城逃出宿州,趕奔得徐州而去。中華軍隨後又追擊了一陣,追出了二十餘裏,一直追到達雎水邊的符離橋前。

但符離橋雖然是一座石橋,但寬度有限,而清軍爭先恐後的過橋逃命,也有不少清兵都被擠進睢水河中淹死,隨後中華軍也追到了符離橋邊,被堵在橋南的清兵也隻能紛紛投降。中華軍占領了符離橋。

宿州一戰,是中華軍與清軍在中原決戰的第一戰,以中華軍的全勝結束。中華軍不僅攻占了宿州城,殲滅清兵五千餘人,俘虜六千餘,逃到徐州的清兵不足三千人。而中華軍的損失為陣亡八百七十二人,傷六百五十五人。不過宿州的守將泰什哈到是搶先一步,過了符離橋,總算逃回到了徐州。

徐州的尚善得知宿州失守之後,也不僅大吃一驚,沒想到宿州連一天都沒有守住,同時在徐州的北麵,沛縣、邳州、宿遷等地也都被中華軍攻占,清軍也撤回到了黃河南岸,而中華軍正在尋船渡河。因此盡管現在徐州城裏的撤退工作並沒有完全準備好,物資並沒有都裝完,但尚善也決定,不能在拖延了,連夜就放棄徐州,向歸徳府撤退。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