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神威營的這一次戰績,也讓石廷柱對神兵營充滿了其待。另外在出兵之前,他也打聽清楚了,中華軍在新野的守軍隻有一個團,現在淸廷對中華軍的編製和裝配也都十分清楚,中華軍的一個標準的步兵團,兵力約三千五百餘人,大約有火槍三千餘支,火炮六十餘門,但都是中小型火炮,沒有重型,而新野本身隻是一個小縣城,城防設施十分簡陋,因此石廷柱也對這一次出兵,充滿了信心。
新野是河南、湖北交界處的一個小縣城,但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這裏北依宛洛、南接荊襄,西臨秦隴,東通大別山,有百裏平川,八水競流,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稱。由其是在三國時期,這裏曾發生了幾次重要的戰役,而且又是蜀漢政權的發源地,因此在[三國演義]裏,有許多事件都與新野有關,在中囯的縣城當中,新野縣是居有很強的知名度的。
駐守新野縣的,是中華軍二十二旅的十七團,團長叫周漢伏,是周家的一個遠房族人,他雖然不是在最初就跟隨商毅起事的老人,但在商毅南下之後,就加入了當時還是叫商家軍的隊伍,也算是有比較老的資格了。
不過和周漢伏同期從軍的人中,這時至少也是旅級,有不少都升到了師級,但他卻還是一個團長。這到並不是因為周漢伏的能力不足,相反在打起仗來,他帶的團是出了名的勇猛善戰,立下不少功勞,這幾年來獲得的各種獎章就有十幾枚。但他的脾氣並不好,因為事事都想爭先,不是和上級頂嘴,就是和同僚打架,又總是犯一些小毛病,比如偷偷違令喝酒之類,結果總是升二級降一級,隻能到現在這個位置。好在是他也沒心沒肺,受了處罰也不往心裏去,想著隻要是打幾個勝仗就找回來了,因此還是照犯不誤。
因為新野縣正好位於南陽正南方,保護著進攻南陽部隊的背後,李定國也考慮到,唐縣的石廷柱有可能會用圍魏救趙之計,以進攻新野,來迫使中華軍撤軍回援,因此在新野縣也要派一支過硬的部隊駐守,於是就派到了十七團頭上。
一開始周漢伏相當不滿意,因為中華軍在進攻鄧州時非常順利,因此沒有讓十七團出戰,他也憋了一口氣,準備在進攻南陽時好好露一手。那知李定國派他駐守南陽,保護大部隊的後方,當時他就想去找李定國理論,結果被軍長黃慶文批頭蓋臉的大罵了一頓,隻好悻悻的帶著十七團,來到新野駐守。
其實周漢伏也不是不知道新野的重要性,因此到了新野之後,雖然每天喝悶酒,但還是組織人手,在城外挖掘戰壕,構築陣地。以防清軍的進攻。
等十七團的士兵剛把城外的陣地修好,周漢福伏收到了消息,石廷柱率領三萬大軍,其中還有神兵營,來進攻新野,周漢伏聽了之後,也興奮的隻搓手,還真的有淸軍來進攻新野,而且還是硬茬子,因為現在中華軍的各個軍區也都知道了,清軍訓練出的這六支新軍都很有戰鬥力,比其他清軍都要強得多,想不到沒有南陽,到是讓自己在新野遇上了。
於是周漢伏立刻招集團部成員商議,準備迎戰清軍,現在新野縣城外的陣地基本都修築好了,位於新野縣的東南部,棘水邊上,因此團部決定,由三個營出城,守衛陣地,在新野縣城裏,隻留下一個營駐守。而周漢伏當然是要出城去陣地指揮作戰,要不是副團長劉水三提醒他,差一點都忘了向南陽方向發報告。
新野離南陽也隻有五六十裏的距離,如果快馬急馳,一個時辰就可以趕到,半天的時間就可以走一個來回,因此就在當天,十七團就收到了南陽發回命令,在新野縣守住三天,大隊人馬就可以攻克南陽,回來救援新野縣。
而就在第二天,石廷柱就帶領著清兵,渡過了棘水,向新野縣發動了進攻。
~ .
第四十二章 進攻南陽之戰(下)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