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多爾袞十分清楚 中華軍隻是暫時撤軍 山東的危急並沒有解除 但現在也是火燎眉毛 隻能先顧眼前 因此這一次多爾袞也打算親自領軍出征,平定山西之亂。
自從山海關戰役以後,多爾袞就再也沒有親自統兵出征過。一是清廷入主北京之後,多爾袞做為清廷實際的掌權者,百務叢集,難以分身;二是滿洲貴族內部權力之爭十分激烈,就連多爾袞也一度稱病不出,因此也不敢輕離京師重地;三是多爾袞貪酒戀色,頗多內寵,近年來他的健康狀況也不是很好。
但這次多爾袞要親征大同,也實在是迫不得已,山西比鄰京師 陝西、甘肅等地反清運動,也都勢若潮湧, 一但久亂不平 而且一但中華軍這時全麵出擊 和北方的這些叛亂遙相呼應 讓北方的叛亂也成了氣候 京師也難保因此必須趁著山西叛亂剛走,根基尚不穩定的時候,盡快將薑瓖給平滅下去。
而且現在淸廷的大部份主將都在南北邊境地區,留在京師,可以獨當一麵的人並不多,另外多爾袞也不放心讓別人領軍,原因還是山西離北京太近了,萬一有人生出異心,忽然調轉槍頭對準北京 多爾袞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隻有自己親自領軍才能放心。
而隨軍出征的還有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謙郡王瓦克達,鄭親王濟爾哈朗等人,幾乎把留在京師的親王、郡王全都帶走了。主耍原因還是多爾袞對這些人並不放心,在自己帶兵出征以後,不敢把他們都留在北京,幹脆也全都帶在身邊,好看管他們。這次出戰出動了七萬大軍,隨軍出征的還有神工營。
同時多爾袞又命親英王阿濟格為主將,領固山額真李國翰率領三萬人馬,出征陝西、彙同當地的陝西巡撫黃爾性、駐防西安滿軍首領吏部侍郎哈哈木、漢羌總兵張天福、興安鎮遊擊盛嘉定各路兵馬,平定陝西的叛亂。由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付責籌集糧草、軍需物資。
而甘肅地處偏遠,來不及從京師派兵,當然這時北京地區也無兵可派了,因此多爾袞也隻好下令,以駐守西安的敬郡王尼堪為平西大將軍,同正紅旗固山額真韓岱兩人領兵前往甘肅征剿。駐防西安滿軍戶部侍郎額塞、甘肅總兵張勇、副將馬寧等人都隨軍聽用出戰,而一應糧草物資供應,勻由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付責。
可以說這一番兵力調動,己經幾乎耗盡了清廷所有的兵力,因為要防備中華軍再從海路襲擊過來,因此清廷還在天津一直到遼東一線,還駐守著近十五萬大軍,這是不能調動的。而且在京師留下了何會洛、譚泰兩人駐守,共有人馬五萬,另加神武營的人馬。
多爾袞當然明白 商毅絕不會錯過這個機會,一定會出兵進攻清廷。雖然淸廷在南陽、徐州等地都布置了大量兵力駐守,但多爾袞仍然不放心,因此對命洪承疇出任河南、北直隸總督,進駐開封,總督邊境的軍務。又免強抽調了二萬人馬,以及神軍營,交給洪承疇率領。
不過多爾袞也十分清楚,就洪承疇這麼一點兵力,放在那一條防線都不夠,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因為清廷己經無兵可派了。目前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四川的吳三桂出兵,幫助清廷。
但吳三桂是什麼人性,多爾袞更清楚不過,完全是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因此多爾袞也迫於無奈,決定將川北的保寧府、夔州府、龍安府和鬆潘衛,從及陝西省的漢中府都劃歸為吳三桂的封地,以換取吳三桂派兵進駐重慶、夔州、漢中一線,危脅中華軍的湖廣軍區側翼。
同時多爾袞再次寫信給四川的吳三桂,言辭非常謙恭,又是曉之以理,又是誘之以利,告訴吳三桂,現在清廷與四川唇齒相依,一但清廷敗亡,商毅成勢,吳三桂在四川也難以保全,因此為了吳三桂自己的利益,也希望這一次吳三桂一定要出兵幫助淸廷。
一下孑得到了川北四府,另加漢中府,擴地數千裏,吳三桂自然是十分高興,而且他也清楚,不能讓南北失衡,因此也滿口答應了淸廷的條件,一麵接收土地,一麵出兵,進駐重慶、夔州、漢中一線。
~ .
第二十一章 北方大變(下)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