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山東戰役(七)(2 / 2)

雖然說這一萬五千人馬並不算多,但到足以改變目前濟南府的局麵。因為現在雙方都己經調集了自己幾乎所有的兵力,在濟南、濟陽、章丘一帶的戰場對持,中華軍在其他地方的駐守兵力很少,因此這支援軍趕到之後,戰局的天平也將立刻倒向清軍的一邊。

而且這還隻是清軍的第一支援軍,誰也不敢保證,以後還會不會有其他援軍陸續趕到山東來,畢竟濟南是河南的屏障,京師的門戶,清廷不可能不重視,而且清廷在北京周邊還有二十餘萬的駐軍,三個營的新軍,如果要增援濟南,絕不可能隻有這區區一萬五千人馬,如果清廷真的出動大軍來増援濟南,那麼僅靠山東軍區的兵力,恐怕難以力敵了,還常要從南京増派兵力。

當然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中華軍沒能極時的攻占濟南-兗州一線,如果能夠攻占濟南或兗州一地,那麼再迎擊清廷的大軍,也就有把握多了。

但現在山東的局勢明顯嚴峻起來,這個時候周少桓還能夠保持著淸醒的頭腦,並沒有一味強攻,而是下令部隊撤離戰場。由第九軍退守武定州,駐守濟南府東北地區;而第四軍則退守淄川、高苑一線;同時又給童大勇下令,讓第五軍、第十軍暫時停止對袞州府的進攻,退守袞州府的東南地區駐守。

中華軍撤軍之後,阿巴泰、嶽樂也都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這次總算是擋住了中華軍的進攻,又得到了李國英的一萬五千援軍,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直到這時,中華軍對山東的進攻也暫時告一段落 整個戰事從中華軍增援淄州縣的謝遷起義軍開始,一共進行了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 中華軍雖然占領了濟南府東北和袞州府東南的部份地區,但最重要的兗州-濟南一線還牢牢的掌握在清軍的手裏,因此預期的戰略目標並沒有達到。

從戰果上來說,清軍損失的兵力約為二萬七千人左右,陣亡一萬八千餘人,受傷六千餘人,被俘三千餘人。而中華軍的損失在一萬五千左右,陣亡九千多人,受傷近六千,不過被俘的人員並不多,不超過二百人。但清軍損失的兵力大半是在前期,在後期就要明顯少得多了,而中華軍則正好相反。結果到了戰事的後期,雙方的損失大體相當,甚致可以說中華軍還要略多一點。

因此從總體的結果來看,這一次山東戰役,確實是中華軍建軍以來,少有一次全麵的敗陣。

這一戰最後打成了這樣的結果,也讓整個山東軍區都十分鬱悶。雖然說中華軍並不是沒有打過敗仗,當初南京失守的時候,造成的局麵可比現在艱難得多,但當時全軍也並沒有氣餒。因為在出兵之前,山東軍區全軍上下的心氣都是很高的,想的都是一舉掃平山東全境,為中華軍全麵北伐,建立奇功。但最終的結果和最初的預期目標形成了非常明顯的反差,全軍上下也都陷入了一個低沉期裏。

山東軍區的最高長官周少桓也同樣陷入自責中,退守到淄川縣之後,周少桓也下令,將山東軍區司令部的主要成員都招集到淄川縣來,開會討論這一次失敗的教訓,以及下一次的作戰計劃。

而就在這時,統戰部的最新命令和商毅寫給周少桓的一封信也送到了淄州。

從山東青州府到南京的直線距離大約為六七百公裏,以飛鴿傳書的速度,一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山東的戰事進程,每天都要向南京彙報,因此山東的戰事情況,南京統戰部基本上都可以在第二天知道。雖然在發出新命令的時候,商毅並不知道周少桓決定撤軍,但這次進攻山東戰役的失利,商毅也基本可以預計到。

對於這次失利,商毅並沒有太在意,因為這次山東戰役,和以前的戰鬥不同,在以前基本都是清軍進攻,中華軍防守,等挫敗了清軍的進攻之後,才給清軍以反擊,而這一次,是中華軍主動向清軍發動全麵進攻,這對中華軍來說,也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進攻的一方,總要比防守的一方難一些。另外山東軍區也確實缺少打大戰的經驗,因此這一次戰鬥的失利,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 .

第十九章 山東戰役(七)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