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商毅還有些擔心,自己的這個建議會引起內閣眾成員部長的反對,因為商毅知道,在另一時空的十九世紀末期,李鴻章曾出訪歐美五國,結果被一些保守的官員罵成“離父母之幫,去犬羊之地”,因此商毅也作好了盡力說明,如果實在說不服,就強行通過的打算。
結果讓商毅沒有想到的是,大多數人對此都是持讚同態度,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國對海外的心態並不保守,明初時鄭和就有七下西洋,訪問海外諸國的壯舉,這一次隻不過走得比鄭和更遠一點而己。另外海外貿易一直都是南京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南京政府統治區內的官民對海外的態度也比較開放,而且商毅給定上的“向海外弘揚中華文化” 的調子,也很吸引人。隻有新任的首輔王夫之向商毅建議,出海並非不可,隻是在非常時期,一切當從簡,不易鋪張。
既然內閣部長會議通過了,商毅立刻委任李格非來全權付責組織中國曆史上的第一次訪歐之旅。當然王夫之的建議,商毅也認為應該釆納, 不能搞得像鄭和下西洋那麼大排場, 純屬勞動傷財, 但也不能簡單得太很, 至少要乘中國自己的帆船前往,不能靠英國船來接送。
商毅和李格非商議了一下訪英的事誼,首先是安排這次出訪的人員,至少是要對海外世界,歐州情況有一定了解的人,這方麵海外的華商要能勝任得多,因此商毅也讓李格非立刻和呂宋方麵聯糸。
隨後商毅立刻招見英國使者,像他們表示,自己接受他的邀請,將派出一支船隊,訪問英國,甚致是歐州大陸,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進行準備,大約要三個月左右,希望他們能在南京多等待一段時間。
其實按英國人的想法,南京政府派出一個幾十人的代表團,乘坐英國的帆船就行了,沒想到中國將自行組團開船,顯得十分隆重。當然中國方麵搞得越盛大越好,畢竟他們也知道,這可將是被永遠載入史冊的一刻。因此英國人也經過了一番商議之後決定先派出兩條船,返回印度,向公司的董事彙報這一次中國之行,將簽好的【中英南京條約】上交給公司審閱,並向公司報告中國將派出使團,訪問英國,最好先派人回到國內,通知一聲。而印度做為亞州到歐州航線的中轉站,也要做好迎接中國使團的準備。
而商毅回到王府的後宅,和眾妻妾吃過了晚飯之後,也來到自己的書房裏,開始認真思考這一次出訪的計劃。
英國這次到中國來, 是開來了三艘船, 一共有五六百人,那麼中國方麵起碼不能比這個規模差。不過這畢竟是中國首次出訪歐州,準備工作也是多方麵,船隊規模隻是其中之一,還有出訪的人員、外交原則,在英國要完成那些事務,和歐州進行那些文化交流,是否還需要訪問其他國家,是否攜帶商品等等。
由其是在南京政府奪取了馬尼拉之後,己經和西班牙結仇,和羅馬天主教也產生了一定的矛盾,這次訪英一定驚動西班牙和羅馬天主教,那麼這些問題將怎樣處理。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出訪的人員要惡補目前英國和歐州的大勢。
現在是中國農曆的順治五年十二月,但公曆實際己進入1649年,英國和歐州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英國己經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新的共和國,並且英國議會將在今年內,以叛國罪處死前國王查理一世;而在歐州大陸上,三十年戰爭終於落下帷幕,以法國、荷蘭、瑞典等新教國家連盟的全麵取勝而告終,法國一躍而成歐州第一強國,荷蘭獨立革命也取得成功,並將開始自己的海上馬車夫的頂峰時代;而西班牙將徹底衰弱,以後更是每況愈下,永久性的失去了大國地位,羅馬天主教會的影響力也進一步下跌,被迫承認了新教的地位,馬路×路徳的宗教改革,也終於取得了全麵的成功。如果不了解清楚這些情況,冒然訪問歐州,恐怕難以取得圓滿的效果。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