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九章 清廷的難題(2 / 2)

如果盡從軍事角度來說,清廷還可以與南京政府抗衡一下,那麼在經濟方麵,清廷和南京政府差得可就不是一點半點了。

東南沿海地區都不在清廷手裏,而張家口——察哈爾這一條北方的貿易線路,也由於現在俄羅斯尚未興起,也隻能和蒙古人做做生意,收入有限,因此清廷現在還無法通過對外貿易來擴大財政收入,隻能依靠傳統的農業,但盡管清廷己經開始重視農業生產,但甴於北方戰亂多年,過去的農業基礎被毀壞得十分嚴重,幾乎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沒有五六年的功夫,是很難恢複到一個正常的水平。

因此原來洪承疇所說,清廷至少要在五年以後,才能夠再度發動南征,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隻是南京政府會給清廷足夠的恢複時間嗎?多爾袞在經濟方麵的知識雖然不多,但也知道,在經濟恢複方麵,南方可要比北方快得多。

最初多爾袞曾經下令廣東的尚可喜,煽動三個南明朝廷,聯合來牽製南京政府,並且打算等南方鬧起來之後,再把四川的吳三桂也拉進來,讓商毅兩麵受敵,也就無法再從容的積攢力量。但三個南明朝廷本身就難以齊心,鬧出一點動靜也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且商毅居然能夠低住稱帝的誘惑,隻是稱王,以表麵上的臣服,換來了和三個南明朝廷達成了統一的協議,化解了清廷的這一招。

雖然後來多爾袞也又派去到廣東,讓尚可喜獨自一個去和南京對抗,但卻遭到了尚可喜的斷然拒絕,而且在給清廷上的一份詔書中,尚可喜在言語之間也表示對清廷的強烈不滿,讓自己一個人和商毅做對,這不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嗎?

多爾袞看了之後,也恨得直咬牙,在皇宮裏連摔了好幾個杯子,大罵尚可喜目光短漸,商毅沒打廣東,是因為清廷在北方拖著他,清廷要是完了,你還能在廣東過好日子嗎?

不過多爾袞畢竟不是隻會亂發脾氣的人,冷靜下來之後也清楚,尚可喜也好,吳三桂也好,都不是笨人,心裏都十分清楚,自己隻能在清廷,南京政府對持的夾縫下才能得以生存,無論是那一方獲勝,接下來被毀滅的,就是他們自己。因此現在他們要做的是盡力維持南北的平衡,扶助弱勢的一方,打擊強勢的一方,不讓一方獨大,而不是去幫助一方,滅掉另一方。當然這個莊當不當得好是另外一回事。

但現在南北兩方大致成一個均勢,沒有明顯的強弱,雖然南方的軍事實力更強一些,但北方的領土麵積足是南方的兩倍有餘,潛力也更大一些,畢竟以尚可喜和吳三桂的眼界,國家的基礎還是農業,並不是工商業,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當然不會輕易出手,為清廷當炮灰。

而且現在的清廷對尚可喜、根本就沒有一點約束力,如果把他們逼得急了,說不定還會倒向南京政府那一方,因此盡管多爾袞不願意,還是派人再到廣東,把尚可喜安撫了一番,表示一切都甴尚可喜便宜行事,清廷不做幹涉。而對四川的吳三桂,根本就沒有下令。

好在尚可喜也是明白人,都清楚自己現在也不能把清廷完全得罪了,因此收到多爾袞的安撫之後,也派人潛入北京,向多爾袞表示了感謝,同時也派出二艘船,帶滿了財寶禮物,由海路到達北京,進獻給清廷,以表示自己的心意。

在這種情況下,多尓袞也不得不開始考慮,是不是應該啟動和南京政府進行議和,為清廷多爭取幾年的發展時間。這個念頭是多爾袞在得知南京政府發動了琉球、曰本戰爭之後,就開始生出的。

多爾袞對海洋的認識基本為零,當然不知道商毅發動琉球、曰本戰爭的用意,不過在他看來,南京政府將注意力轉移到海上,對清廷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可以消耗南京方麵的實力,而且這也說明,商毅現在似乎還無意對北方用兵,當然如果多爾袞知道琉球、曰本戰爭其實是一場賺錢的戰爭,當然就不會這麼想了。

而現在的多爾袞卻覺得,雙方似乎有進行和談的基礎,但怎麼和南京方麵溝通聯係,摸一下南京方麵的意向。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