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二章 發行貨幣(上)(2 / 2)

發生新貨幣,是以政府信用為基礎,一經發行,必須前後統一,不能朝令夕改。而最終改製能否成功,主要在三個方麵。

首先不能急於求成,不能指望新貨幣一下子就全部取代舊貨幣,更不能以行政命令強製使用新貨幣,禁止舊貨幣。因為盡管這個時候中國的貨幣體製落後於西方,但也發展了數千年,銅錢和白銀己經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為人們所習慣,舊貨幣不可能馬上就完全退出,新貨幣也不可立刻就全麵占領流通市場,新舊貨幣之間存在著一個很大真空層,必須有一個較長的過度時期,新舊貨幣一起混用,才能讓新貨幣逐漸被市場接受,最終全麵占領市場。

其次就是新貨幣的使用,換算一定要簡單,方便使用,至少不能比舊貨幣使用起來更麻煩。當然也包括新舊貨幣之間的換算,也要簡單方便。

最後就是新貨幣的發行不能泛濫,不能一下發行過多的新貨幣流入市場中,隻能慢慢的增加,同時還要逐步回收舊貨幣,使在市場中流通的貨幣數量,始終保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之內,隻有這樣才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市場混亂。另外政府必須承認新貨幣在社會各領域中的全麵流通,最主要的稅收,一定要接納新貨幣。

而王莽的貨幣改製就犯了前兩個錯誤,王莽在位其間,一共進行了四次幣製的改革,平均三年不到就有一次貨幣改製,而發行的貨幣竟多達二十八種,互相換算起來又十分困難,市場根本就無所適從,因此也造成新貨幣流通不便。而王莽又以行政手段強製命令市場接受新貨幣,但市場規律不能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結果隻能造成貨幣體製混亂,並且也透支光了政府的信用度,貨幣改製的失敗也就再所難免了。

而大明寶鈔的發行失敗,主要是犯了第三個錯誤,由於沒有近現代的準備金意識,大明寶鈔發行泛濫,而且隻發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舊鈔,結果造成了市場上流通的大明寶鈔越來越多,泛濫成災,貶值也越來越厲害。而朝廷稅收,隻收少量寶鈔,或幹脆就不收寶鈔,隻收金銀銅錢,這樣一來寶鈔的信用度自然也是每況愈下了。到了正徳年間,寶鈔實際已經廢止,此後,明朝不再發行紙幣。完讓位於銀本位貨幣體係。

因此商毅也充分吸收了以前曆代發行新貨幣的失誤的教訓,而且南京政府現在還是有很高的信用度,完全可以保障新貨幣的發行順利。

而且在發行之初,商毅也沒指望新貨幣一下就全部取得舊貨幣,而是讓新舊貨幣在一起使用,在一開始發行的新貨幣也不多,逐步回收舊貨幣,並增加新貨幣,實行平穩過渡,讓新貨幣在不知不覺中,完全取代舊貨幣。這樣一來就算在新貨幣發行時,出現什麼問題,由於舊貨幣還在使用,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動蕩。

另外新貨幣有明確的價值數量,十分簡單好用,新貨幣是釆用圓形方孔的銅錢樣式,同時麵額的新貨幣,重量遠低於舊貨幣,攜帶使用,也遠比舊幣方便得多。而新貨幣和舊幣之間的價值換算,也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新舊貨幣在一起使用時,也不會發生混亂。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商毅也明規定,南京政府的稅收,允許使用新貨幣,但也規定,所有商戶、店鋪、酒樓、工廠等場所,都不得拒絕新貨幣。同時為了促進新貨幣的加速流通,商毅還發布了交百返一的新幣稅收政策,即交納稅收時,交納一百元的稅收,可以獲得一元的返利;交納一千元可獲反利十元;不過交納一萬元或及一萬元以上,可獲反利一百元。

雖然這樣做會損失一定的稅收,但如果是一萬元以上的稅收,也隻能獲得一百元的返利,因此稅收的實際損失並不大,而且以目前南京政府的財政收入,這一些損失還是承受得起的,而新幣稅收政策對於農戶、小生產者還是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也可以提高新幣的信用度,也是相當劃算的。

就這樣從十二月一日開始,新貨幣首先是在浙江、江蘇兩省內發行,在兩省內的每一家浙江銀行分行有可以兌換新貨幣。商毅的新貨幣計劃,也開始正式啟動。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