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勸進(下)(2 / 2)

就在這時,李鬆晨道:“大人且慢,依在下之見,大人雖然不稱帝,但也應該稱王,可獨立開府設官,如此也好名正順言,管理南京。”

他這麼一說,其他人也都紛紛讚同,李岩也道:“李管事說是,現在大人己有兩湖、南直、浙江、山東五省之地,而且大破清虜之功,如此功績,也足以稱王。”

商毅是注重實利,而不看重虛名的人,雖然在他看來,稱帝、稱王、包括現在的督師,其實都沒有什麼不同,不過就是換個馬甲罷了,但在中國古代,稱帝、稱王卻完全是兩碼事,雖然稱王也同樣可以設置官員,同樣發號施令,但在名議上,卻比皇帝要低一級,盡管是有點越僭,但還是在可以回旋的範圍內。

另一方麵,現在商毅雖然掛著督師的官職,但他的爵位還是一個臨邑候,而在南明三朝中,公爵幾乎己經到了泛濫的程度,三個朝廷加起來的公爵己有十幾個,候爵更滿天飛,而清廷除了宗室的親王之外,還封了三個異姓王爵,相比之下商毅的這個候爵也確實有些拿不出手去。因此這時稱王,到也說得過去。另外商毅稱王之後,也可以正式設立官職,使用明朝的官職名稱,眾人也都可以名正言順的當官了。

商毅見眾人的興致都這麼高,也不好違繆大夥,而且也可以提前過一過當王爺的癮,於是也點了點頭,笑道:“既然大家覺得稱王合適,那就稱王吧。那麼大家覺得稱什麼王好呢?”

李岩道:“大人收複南京,功高蓋世,而南京古稱金陵,因此依我看可稱金陵王。”

李鬆晨搖了揺頭,道:“依我看兩字王不足以顯大人之功,當稱一字王,南京古為吳越之地,因此可稱吳王或越王,或者以湖廣之名,稱楚王亦可。”

原來在中國古代,稱王也不是說啥王都一樣,有一字王和二字王之分,一字王是親王,一般要說,隻有宗室才能受封一字王,而二字王隻能算郡王,大臣最高也就到這裏了,因此一字王的地位要高於二字王的地位。

商毅見都己經為一字王還是二字王爭起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各位,我看一個字,二個字都無傷大雅,反正都是一個暫時的稱號,既然我們決定先北後南,我看就叫平北王,或者是掃北王,也讓天下漢族百姓知道我們稱王的用意。”

眾人聽了,也都覺得這樣不錯,因為商毅說的對,稱王隻不過是個權宜之計,用平北王做稱號,也可以表示商毅對清廷作戰的決心,對號招天下百姓也有一定作用,反正打進北京之後就稱帝了,回頭再打南方,也用不上這個稱號了。因此也都同意。

這時王夫之道:“大人,取北伐收複之義為尊號,如此甚好,但平字過於直白無奇,用之不雅,而掃字亦有喪除之義,二字均為不妥,依在下之見,不如稱靖北王。靖者,安也。《詩經?周頌?我將》中有‘日靖四方’之語,皆為貼切。”

李岩首先道:“靖北二字,用得很好,我看就稱靖北王。” 而其他人聽了,也都紛紛讚同,認王夫之說得很好,就該叫靖北王。

商毅也不僅有些無語了,不過王夫之到不愧是大學者,一個“靖”字也可以扯出這麼多典故來,但就為一個字,至於這麼複雜嗎?不過既然眾人都同意,商毅也就沒有反對,因此尊號就這決定下來。

不過要稱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樣也要挑好曰子,築台祭天等等一大堆程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商毅要稱王的消息傳開之後,也引起了一番轟動,內部的官員,軍隊當然都是舉雙手讚同,因為商毅稱王之後,眾人也就都有正當的官職名份。而商毅的妻妾們同樣也是歡喜不巳,稱王就要立王妃,有正妃也有側王妃,可比督師夫人高貴得多。甴其是明石姬和陳圓圓,都是妾室的身份,也都一躍成為側王妃,說出去也好聽多了。

但在商毅的統治區內部,各方的反應也是不相同,向浙江、山東這些地區,統治時間長,人心己經歸複,也非常同,而在其他剛剛占領的地區,大部份百姓,商人都無所謂,隻有少數明朝的遺老遺少,頓足捶胸, 唉聲歎氣 不己。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