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五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2 / 2)

而宋應星也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因為在安裝蒸汽機時,他和技術小組就己經發現了織機、紡機有好幾處可以改進的地方,隻是由於時間不夠,而且這一次的重點是展示蒸汽機的應用,並非新織機、紡機,因此也就沒有動它們。

現在展示蒸汽機己經達到了效果,下一步就是改進這些紡織工具的時候了。因此宋應星也決定,把這個研宄小組就留在蘇州,長期留駐在絲綢廠裏,專門負責改進和提高紡織工具。這個技術小組一共有七個人,由宋應星的學生楊旭全麵付責,其餘有二個是參與製造蒸汽機的技術人員,另外四個是改造紡織工具的技術人員。

按宋應星的估計,如果用二到三年左右的時間來進行改進紡織工具,並且進一步完善提高蒸汽機的功率,還可以把紡織業的生產效率再提高一倍以上。

這一點,商毅到也不懷疑,一是自己手頭就在瓦特蒸汽機的圖紙,隻要是照著這個方向去改進就可以了,避免了許多摸索的彎珞,瓦特蒸汽機的功效,是紐倫堡蒸汽機的三到四倍,商毅不求達到完全達到瓦特蒸汽機的水平,隻求有一半,功率達到十馬力以上,也是相當可觀的。

另外在紡織工具上,商毅也有在工業革命初期,英國為提高紡織效率,發明的各種紡織工具,比如著名的飛棱、珍尼機、騾機等等,雖然這些都是一百年以後生產出來的工具,但以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完全都可以山寨出九成以上。隻是前一段時間戰事緊急,商毅不可能在技術研究上加大投入,現在完全可以發動一次全麵的技術革新了。

對宋應星安排研究小組留駐絲綢廠裏,商毅也表示全力支持,並且讓林琛給技術小組安排住宿、試驗的工作室,並提供一切條件,全力配合。同時還給他們設立了專項的獎勵基金,隻要是能夠使工作效率得到明顯的提高,就可以獲得獎金。

同時商毅還想到,想要提高生產技術,僅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因為自己的資料中,隻有幾件工業革命標誌性的工具圖紙,不可能包含社會生產的方方麵麵,因此想要提高社會整體的生產水平,必須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才行。也就是說,要充份發揮全體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商毅是現代人當然知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琿,也非常重生產技術的,但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裏,並不重視科學技術,在四民排列中,工匠的地位,也僅僅隻高於商人,還不如農民。許多中國古代的科學家進行科學研宄,都是出於自己的興趣,以此為職業的,幾乎沒有。

但要改變這種觀念,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在商毅入主浙江之後,也做了相當多的努力,不僅籠絡了宋應星、孫和鼎等一批古代的科學家,同時也建立了工業技術大學,科研所等機構,培養和發掘技術人材,提高工匠的地位,但這也僅僅隻能發動一小部份人,要想調動全社會的力量,還遠遠不足。

因此商毅也在考慮,可以設立申請專利發明,使那些潛心研究技術的民間科學家們得到回報,鼓舞民間發明創造的積極性。

商毅把自己的這項支劃告訴宋應星之後,宋應星也對商毅的這項決定十分讚同,因為宋應星對此是深有體會的,當初雖然他寫成了【天工開物】之後,但卻並不受人重視,而且自己也無錢出版,要不是遇上了商毅,還不知等到猴年馬月。

做為這個時代中國最傑出的科學家,宋應星雖然沒聽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這句話,但也知道生產技術的發展,對國家的重要作用,因此也對中國社會不重視生產技術的研究,不重視技術人民感到十分擾心,現在總算是遇到這麼一位對生產技術十分重視的商毅,也讓宋應星覺得十分欣憵。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