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 四川戰事(下)(1 / 2)

劉進忠投降,也將大西軍在鳳凰山一帶的駐軍分布、虛實全部都告訴給吳三桂和尼堪。

得知這時大西軍人馬雖多,但的幾員主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馮雙禮等人這時都不在張獻忠的身邊,吳三桂認為應該抓住戰機,立刻出擊,但尼甚對此卻半信疑,又擔心大西軍人馬眾多,因此也舉棋不定。

吳三桂見狀,決定獨自出擊,在順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下令以劉進忠為向導,部將高大節率領精銳騎軍,輕裝疾進,出其不意,對大西軍發起突然襲擊。

二十七日清晨,清軍隔太陽溪與張獻忠的大西軍相遇。麵對這意外的突然來襲,張獻忠率軍創促應戰,指揮大西軍馬步兵迎戰清軍。

中午十二時左右,吳三桂率大軍趕到戰場,遣部將胡國柱向大西軍右翼進攻,郭壯圖攻擊大西軍左翼。自己親率人馬,中路進攻,戰鬥打得非常激烈,一直打到黃昏時分,大西軍終於抵擋不住,全線潰敗。

就在這時,張獻忠帶著十幾名衛士在太陽溪邊督戰,劉進忠為吳三桂指點道:“這就是八大王。”吳三桂立刻下令,向張獻忠齊發亂箭,在混亂之中,張獻忠中箭身亡,清軍大獲全勝。而這時馬寶、夏國相也攻克了成都。

在張獻忠死後,部將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馮雙禮等不敢再向陝西進軍,眾人合兵之後,決定以孫可望為首,率軍向南,在重慶府境內,受到明降將曾英部的阻擊,經過了一番激戰,孫可望等人軍擊敗了淸軍,並臨陣斬殺了曾英。這時孫可望本打算繼續率軍進攻,奪取重慶做為川中的立足之地,但這時吳三桂己命大將高大節、王屏藩率軍來增援重慶,因此孫可望等人也不敢在重慶停留,率軍南下,向貴州方向轉移,後來退進了雲南。

而吳三桂本來就打算在四川占地割據,在占領了成都和重慶這兩個四川最重要的城市之後,也忙於穩固占領地區,設將守衛,招降大西軍的餘部,因此也沒有去追趕孫可望等人。

這時張獻忠的勢力基本全部都退出了四川省,而吳三桂搶占了成都、重慶、潼川、夔州等川中地區,而尼堪率領的清軍占領了川北地區,而在川南地區,還有不少明朝的殘餘勢力。而四川的戰事也暫時告一段落。吳三桂和尼堪各守各自的占領區,暫時也都相安無事,並向北京的清廷報告了四川的戰事經過。

玄皇教過去在四川也進行過布置,雖然沒有南方這麼深厚,但也有一定的基礎,打聽一些基本的消息和動向,還是做得到的,現在經過了明石姬的改造之後,也都成為商毅現在的情報網絡,不也四川和浙江兩地,一個長江頭,一個長江尾,相隔萬裏,其間又有千山萬水,因此從四川把消息傳回來,至少也要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去年十一月就發生的事情,一直到今年開年之後,商毅才收到。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離著這麼遠,就是用信鴿也不好使。

從時間上看,大西軍在四川敗亡的時間和另一時空差不多,不過清軍占領四川的時間提前了,而且吳三桂居然真的挪到四川去了。可以說現在的局勢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當然也越有趣了。

不過四川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素有“天府之國”之稱,在中國版圖中的地位雖然十分重要,但由於地理位置過於偏避,交通也不便利,始終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也有“天下未亂而川先亂,天下未定而川先定”之話。因此吳三桂雖然占領了四川,但恐怕也難成大器。當然也不能對他掉以輕心,因為如果四川和清廷攜起手來,對自己來說還是相當不利的。

商毅想了一想,對明石姬道:“我們在四川的情報人員有多少?都是以什麼身份隱藏?”

明石姬道:“一共有三十八個人,現在都是當地居民,身份基本都是地方的幫會。”

商毅點了點頭,道:“人數到是不少,但身份太單一了,安排一批人轉換其他身份,現在清軍剛進四川,百廢待新,而且吳三桂一定會在川中擴軍,找幾個合適的人,爭取打入到軍中去,還安排幾個人經商,這樣也容易和我們聯絡互通,另外再安排一批新人過去。不過讓他們暫時不要輕舉妄動,先把根基紮牢再說。”

明石姬也點了點頭,道:“還是相公想得周全,妾身實在是自愧不如。”

商毅微微一笑,道:“少給我帶高帽子了,情報工作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凡事要一步一步的來,而且沒有你們以前在四川的基礎,現在恐怕還是舉步維艱。因此這一切也都是你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