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日本使臣(下)(1 / 2)

商毅淡淡道:“我剛才己經說過,凡事在杭州經商的外藩商人,隻要是尊從我的法令,誠信經商,其他事務全憑個人自由,本官並不幹涉,而且本官即為杭州的地方官員,也有責任保護每一個在這裏經商者的人身安全。貴使就這麼不分輕紅皂白,也沒有任何理由,就想從我這裏將一個安分守紀的商團強行帶走,試問我又如何向其他商人交待呢?”

阿部重次道:“但是我有日本征夷大將軍的命令……”

他還沒有說完,就被商毅打斷道:“徳川家光隻是曰本的征夷大將軍,管不了中國的事情,而且我和徳川家光無親無故,又憑什麼要給他這個麵子。”

翻譯當然不敢直譯商毅直呼徳川家光的名字,因此阿部重次也不知道,但也覺得商毅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那麼督師大人知道這個商團的真實身份嗎?”

商毅點了點頭,漫不經心道:“當然知道,他們是豐臣氏的舊部,奉立豐臣秀吉的孫女為主,按照你們曰本的習慣,可以被稱為豐臣公主。”

阿部重次也不禁有點驚訝,道:“督師大人既然知道這個商團的真實身份,那麼想必也應該清楚,他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商團,我們……”

但他的話再次被商毅打斷,道:“這一點你不必多說了,徳川氏和豐臣氏之間的恩怨,我一清二楚,說起來還是德川氏理虧,當年豐臣秀吉死前,將幼子豐臣秀賴托付德川家康照顧,形同托孤一樣,卻沒想到徳川家康會乘機發難,奪取了豐臣氏的天下,而且還逼死秀賴和豐臣秀吉的遺孀澱君夫人,現在又想對他唯一的孫女動手了嗎?”

阿部重次也沒想到商毅會對日本的這段曆史這麼熟悉,因此也覺得有些尷尬,畢竟這件事情在日本也有公論,德川氏做得確實不地道,過了好一會才道:“督師大人誤會了,當年的事情,家康公也是迫不得以,秀賴公和澱君夫人之死也是意外,而且這一次我們想把公主帶回曰本,絕不是要加害於她,而是希望能夠把她好生奉養起來。以告慰太閣的在天之靈”

商毅擺了擺手,笑道:“貴使可不要誤會了,我對徳川、豐臣兩家的恩怨事非並不感興趣,也不想為他們仲栽對錯,貴國想如何處置公主,我也不想多管,說這麼多隻是想讓貴使知道,所有的事情我都了解。如果貴國一定要帶回使團,那麼我損失的利益貴國打算如何補償呢?”

這一下阿部重次到有些糊塗了,不解道:“不知督師大人損失了什麼利益?”

其實商毅心裏早就把阿部重次罵了個狗血淋頭,因為談判的策略,都是自己的底牌翻得越晚越好,因此商毅才費了這麼多的口舌,而且不斷的暗示,也不知道這個鬼子是真不知道還故意裝糊塗,就是一句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來,因此商毅也隻好直接表明自己的態度,道:“我在浙江一向鼓勵海外貿易,貴國的商團在杭州經商三年,將我們中國的商品大量銷售曰本,為我帶來許多利益,一但貴使把他們帶走,我和貴國的貿易來往也就斷了,豈不是損失巨大,不知貴國打算如何補償我呢?”

阿部重次這才有些明白商毅的意思,過了好一會兒,這才道:“那麼督師大人希望得到什麼補償呢?”

說了這麼半天,商毅總算是等到一句自己需要的話,立刻道:“如果貴使把商團帶走,那麼貴國必須向我開放一個沿海城市,做為我和貴國之間,進行貿易來往的通商口岸,允許我在通商口岸設立中國商館,管理貿易事務,並且在稅收、海關手續等方麵,都要給予優惠政策。”

在十七世紀初,中曰貿易在中國的對外貿易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因為中國的大部份商品在日本都非常受歡迎,而且這個時候日本發現了銀礦,購買力也變得十分給力,在朱印船貿易的鼎盛時期,往往都是整船白銀運到中國來購買商品。

雖然日本在島原之亂以後,實行徹底鎖國的政策,朱印船貿易也完全停止,但日本也需一定的中國商品,因此鄭芝龍憑借著自己在日本的雄厚基礎,不僅依然保持著和日本的貿易來往,同時還借這個時機,壟斷了對曰的貿易,在鄭芝龍的海外事業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和曰本之間的貿易來往。

因為現在商毅要發展經濟,就必須擴大海外貿易,日本就絕不能忽視。而且現在鬼孑手裏有白銀,也是不賺白不賺。同時商毅也需要從曰本進口銅礦和硫磺。因此商毅也一直希望擴大對曰本的貿易,隻不過不想和鄭芝龍發生衝突,才暫時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