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突襲盛京(一)(2 / 2)

而就在陸路的商家軍取得了登陸遼東的第一場勝利的時候,艦隊為悄然無聲的到達了蓋平,因為這時蓋平的守軍都被派出去迎戰陸路的商家軍,因此特種兵三團兵不血刃,就攻下了蓋平。而艦隊也都在蓋平附的海邊,找適合的地點靠岸下錨駐紮。

熊嶽城到蓋平縣不足四十裏的距離,因此成剛也決定,第五師不用來蓋平彙合,而是立刻北上,向盛京方向進發。而在蓋平縣也隻留下一個特種兵營和海軍的登陸部隊駐守,自已帶領著特種兵三團其餘的三個營也從蓋平縣出發,在路上和第五師彙合,一起趕去進攻盛京。

留守在蓋平縣的兵力也不是沒事可做,一方麵派出探子,注意北京方向的援軍,另一方麵也在艦隊停泊的地方俢築了一些簡易的碼頭、海港等設施,方便日後登船返程,同時也在蓋平縣一帶修築防線陣地,以備不測之需。而人力當然是征調當然的百姓。

兩路商家軍在塔山附近彙合,然後一起向北進發,而沿路的海州、遼陽等地全部都繞道而行,在十日二日,終於到達盛京城前。而這時商家軍在遼東登陸己有十五天了。

由於盛京位於遼東半島的內地,因此盡管商家軍到達遼東有十餘天的時間,但一直到九月三十曰,盛京的鎮守昂邦章京葉克書才得到確切的消息,一支商家軍的人馬在九月二十日左右,乘船渡海,在寧海登陸遼東,並且連續占領寧海、熊嶽、蓋平等地,這時正在向盛京進發。

盛京也就是沈陽,明朝在這裏設置沈陽中衛,在努爾哈赤天命六年(1621年)被當時的後金攻占,天命十年(1625年)努爾哈赤都城從遼陽遷到沈陽,定為後金都城,到清廷入關之前,己有二十年。在皇太極天聰八年(1634年)改沈陽為盛京。

清軍入關之後,定都北京,盛京就被改為清廷的留都。並仍在盛京設有戶、禮、兵、刑、工五部,各部設侍郎處理事務,置內大臣為總管,留守盛京。體製形式,大體相當於明朝南京的地位,順治三年(1646年),改內大臣為鎮守昂邦章京。

現在的盛京鎮守昂邦章京葉克書,是滿洲正紅旗人,他雖然不是愛新覺羅氏,但也是清廷的老臣,從努爾哈赤時代起,就為後金效力,皇太極即位時,為**臣之一,至今也算是清廷的三朝元老。在順治二年(1645年)三月,葉克書以梅勒章京任為盛京總管;順治三年五月改授昂邦章京,鎮守盛京;並恩詔進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即三等男爵。

而且二十多年以來,葉克書一直為清廷南征北戰,清廷的曆次大戰,他基本都參加過,也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在順治元年四月,清軍入關的一片石大戰中,葉克書率步兵出擊迎戰大順軍,表現得十分勇猛,身被三十一創,並被毀一目,仍然而酣戰不退,最後終於大破大順軍。屬於政治絕對可靠的,又有戰功的人。否則清廷也不可能把這麼重的職位交給他來擔任。

但在清軍在盛京的兵力並不多,其中主力人馬隻有正黃旗的一個甲喇,滿計也就是一千五百人,加上其他的跟役、包衣、漢軍等等,也不到一萬人,而且還是打醬油的居多。

葉克書隻參加了入關初期的戰鬥,並沒有隨軍南進,因此也沒有和商家軍交過手,不過他畢竟是身經百戰的人, 現在又是盛京鎮守昂邦章京,對朝廷的動態,南方的戰事情況也比遼東的其他人清楚一些,他到是知道現在商家軍可不是別的明軍,現在南方風頭正勁,阿巴泰、豪格、多鐸、阿濟格這些清廷的名將幾乎都在商家軍手裏吃了大虧,隻是不知道怎麼突然就殺到遼東來了。

而且在遼東登陸的商家軍到底有多少兵力,現在葉克書還摸不清楚,但傳得到是沸沸揚揚,從一萬到十萬的說法全都有,不過無論是那一種,可都比現在盛京的兵力強,因此葉克書也不敢等閑視之,一但盛京失守,自己恐怕也難逃一死,於是立刻寫下告急文書,發到北京,請救清廷立刻發兵救援遼東,並且又下令從遼陽、鐵嶺、撫順等地調集人馬,幫助守衛盛京。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