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從早上一直進行到下午四時左右,淸軍己經連換了三批進攻的人馬,而在商家軍中,除了軍長李定國和副軍長黃慶文之外,不僅是炮兵團的其他士兵都己參戰,就連各團的團部成員也都全部投入了戰鬥,包括團長、團參謀長、副團長也都在第一線指揮,有的團部軍官還舉槍向清軍射擊,或是扔手榴彈。幸好是商家軍的軍官和士兵的服裝區別並不是很明顯,因此還沒有被清軍發覺到。
到了這時,雙方主要交戰的地方,幾乎都己經被屍體和鮮血所覆蓋,有的地方甚致己經堆起了幾層屍體,而士兵們基本就是踩著屍體在作戰,幾乎不能踏在土地上。
但淸軍畢竟是進攻的一方,在武器、地利條件均不占優的情況下,隻能依靠拚命的堆人來維持著凶猛攻勢沒有衰弱,正因為如此,傷亡也遠遠超過了商家軍,不過也是由於清軍的攻勢實在拚得太凶,商家軍的傷亡也同樣不算小。當然現在清軍的人數十倍於守城的商家軍,因此這樣硬耗下去,對商家軍還是不利的。
不過洪承疇見激戰了一天,清軍也都十分疲憊了,因此也下令暫時收兵。這一天的激戰,清軍共計戰死了近四千人,而商家軍的傷亡也超過了千人,雙方的損失都要比前幾天大得多。
而這時商家軍的士兵們才都鬆了一口氣,有不少人也顧不得什麼,一屁股就坐在屍體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然後擦抹著頭上臉上的汗血水。許多人的臉上衣服上都被硝煙薰得漆黑,又混合著血水和汗水,再被胡亂一擦,更是成了大花臉
別人都可以休息,但李定國卻還不行停下來,也趕忙下令,分派人打掃戰場,留下守衛的士兵,其他士兵抓緊休息,又要安排工程關修補城牆的缺口等等事情。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來報,原來是退進大別山裏的李岩給他寫來了一封信。李定國打開一看,原來是李岩勸他,不安拘泥於先成製定的計劃,一定要在麻城縣裏守足日期,同時也引用商毅所說,不要局限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如果不行,就退到大別山裏來。自己在麻城縣以北四十裏的地方, 安挑下了一個團埋伏, 可以接應李定國撤軍。
這一封信也讓李定國頗有豁然開朗之感,因為現在才十月十六日,離他計劃的守衛時間還差了許多,而且他現在確實有些被自己製定的防禦計劃局限住了,一心想著守在麻城縣裏,把計劃的時間耗完。但卻忽視了麻城不過是一個縣城,回旋的餘地不大,雖然有城牆可守,但也必須和清軍硬拚。不如退進大別山裏去繼續堅守。大別山糸縱橫數百裏,山高林密,清軍修堡的困難也大得多,而現好可以發揮商家軍善於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殲敵的優勢。
因此李定國也暗暗責備自已,怎麼就突然一下當局者迷了起來,早幾天就應該從麻城縣撤出了,這樣還可以多保留一些兵力。那麼現在就不可遲疑,盡管士兵們都己經十分疲憊了,但還是在今天晚上連夜就撤出麻城。於是他立刻招來三個團的團部成員,向他們宣布了自己的決定。並且立刻布置撤退的計劃。
在今天的戰鬥結束之後,現在全師隻剩下七千三百多人,十四團有二千二百多人,二十團隻有一千九百多人,到是改為炮兵團的二十二團還有三千多人。另外還有二百多名重傷員。
李定國決定從現在開始,一麵休息,一麵準備,為了保證部隊輕裝上路,又下令所有的重炮、中重炮、管風琴槍都在縣城裏挖地掩埋起來,隻帶中小火炮就行了,這一點是早就想好了的,因為重炮在山區中作戰也十分不便,全都留在麻城縣裏,等打回來上後,再重新挖出來。
撤退是從二更開始,首先是二十二團帶傷員和部份中小火炮撤離麻城,由二十團付責掩護,而十四團付責在城中斷後,等二十、二十二團離開一個時辰之後,在開始撤離。
分派好了撤退的秩序之後,三個團的團長也都各回各團,開始準備撤離的各項工作。而李定國又命人去給李岩送信,讓他準備接應。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