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三征湖北(四)(1 / 2)

眾人商議一番之後,還是決定繼續追擊商家軍。因為現在清軍的大部份兵力都集中在東線,在黃安、麻城兩縣附近,隻留下了少量的兵力與在縣城裏駐守的商家軍對持著。因此一但商家軍的主力部渡過浠水,回到中心地區之後,就會對清軍留駐人馬逐個擊破。這一樣這次進繳湖北的軍事行動也將嚴重受挫。

而盡管清軍在東線連遭敗仗,但目前共計還有三萬五千多兵力,依然是商家軍的四五倍之多,隻要是追上商家軍的主力部隊,雙方進行決戰,清軍依然有很大的取勝機會。就算是追不上商家軍,也要盡快趕回到麻城、黃安等駐地,穩定那邊的局麵。

因此尚善最終還是決定,休息一夜之後,人馬立刻向西回追商家軍。本來這一次清軍是不打分兵追擊了,但考慮到這時商家軍己經渡過了浠水,如果他們守在浠水西岸,給清軍來一個半渡而擊,也不是不可能的。於是尚善和眾將決定,這次清軍還是先分兵二路,等渡過了浠水之後再合兵追擊。

現在淸軍的三路人馬中,隻有藍拜部的一萬二千人馬沒有遭到什麼打擊,而尚善和阿哈尼堪兩部都損失了五六千兵力,因此尚善決定,藍拜部仍然單獨為一部,而自己和阿哈尼堪部合兵渡河。

不過這一次二路清軍將更加緊促,互相之間的距離不超過十五裏,而且每隔一個時辰,都要互柤通報一次,以了解各自的位置和進度,一但商家軍對其中一路渡河時發動襲擊,另一路人馬都要盡快渡過浠水,趕來支援。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在浠水西岸再次圍殲商家軍。

分派完畢之後,到了第二天,清軍分二路向浠水出發,尚善部在北,藍拜部在南,等到達了浠水之後,各自開始渡河。

浠水是長江的一條支流,但並不是一條大河,河麵並不寬,河床也不深,如果是在秋冬季,甚致可以徒步涉水過河。不過這時己是六月底的天氣,正值漲水期,而清軍之中,大多是北方人,不識水性,因此隻能搭橋或是紮筏,才能渡河。

因此兩路清軍到達浠水東岸之後,又等了一天,各自紮了幾十個木筏,而在河麵上架起了一座木橋,才開始同時渡河。

尚善和阿哈尼堪合兵之後,兵力己達到二萬三千餘人,因此渡河的速度也比藍拜部要慢得多,在一個時辰以後,藍拜部己經渡過了八千多人,而在尚善這邊,才渡過去小半。

在尚善部這邊,由阿哈尼堪首先率三千人馬渡河,並在浠水西岸布好陣式,以防商家軍襲擊,而在浠水東岸,尚善也命劉澤清率軍布陣斷後,因為現在尚善也多留了一個心眼,別隻有浠水西岸駐防,萬一商家軍並沒有渡過浠水,還留在東岸呢?因此兩頭都要小心。同時尚善也催促士兵,盡快渡河。

就在這時尚善就收到了藍拜部那一邊派人送來的告急,原來商家軍的人馬終於在浠水河西岸出現,正在向藍拜部發動進攻。好在是藍拜部渡河之後,也在河邊布好了陣式防守,因此還可以抵擋一陣,不過如果他們遇到的是商家軍的主力部隊,時間長了,肯定是抵擋不住的。

這時尚善部的人馬雖然還有大半留在浠水東岸,但己經渡過來一萬多人,因此也可以組織起一支人馬,先去救援藍拜部。因此尚善接報之後,也隨著大軍,從浮橋上渡過了浠水,來到西岸。剛一下橋,就立刻命令阿哈尼堪,帶五千人馬,先趕去救援,而等這邊的全部人馬都渡過浠水之後,自己再領大軍趕去和他們一起夾擊商家軍。

阿哈尼堪領命之後,點齊了人馬,剛剛要離開,但就這時,在浠水的東岸,突然響起了一陣密集的槍擊聲音,緊接著從堤岸上殺出了無數的商家軍士兵,以居高臨下之勢,向河岸邊等待著渡河的清軍猛衝了下來,而在對岸尚未渡河的清軍絲毫都沒有防備,頓時大亂了起來。

而在浠水西岸的尚善和阿哈尼堪都不覺大為驚訖,如果襲擊藍拜部的是商家軍的主力部隊,那麼現在這支從東岸殺出來的軍隊又是從那裏來的呢?難到說自己這一邊的才是商家軍的主力嗎?那麼襲擊藍拜的又是從那裏來的呢?是商家軍分兵二路,同時襲擊清軍的兩路渡河人馬嗎?但在浠水東岸,自己不是派了劉澤清在河堤外列陣駐守呢?怎麼一點作用都沒有起到呢?就算他抵擋不住商家軍的進攻,也總該可以延緩一下商家軍,最少也該派人過來報一個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