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清軍整頓(二)(2 / 2)

洪承疇當然清楚他在想什麼,又看了他一眼,道:“怎麼?不想交出軍隊來嗎?能夠讓你帶舊部入川就己經很不錯了,這是我能為你爭取到的最低條件,伯長,你可別再不知足了。而且現在江南江北這邊的局勢,也需要足夠兵力。這一點絕不能通融。”

吳三桂心裏一突,一瞬間轉了好幾個念頭,終於還是決定答應洪承疇的要求,把人馬交出來。雖然現在洪承疇對自己客客氣氣,但說翻臉就翻臉,現在自己還在南京城裏,依然還在清軍的掌握之中,可別再把事情弄僵了。畢竟能夠爭取到入川的機會,就己經很不容易了。

而且自己現在雖然有十餘萬大軍,但真正的主力還是自己原來山海關的舊部,現在大約還有近四萬人,其中包括七千多關寧鐵騎。隻有這批子弟兵還在,自己也就還有東山再起的資本。想要擴充隊伍,等入川之後再擴也不遲。何況剛才洪承疇也說了,入川之後糧餉由自己籌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少帶一些人馬入川,糧餉的壓力也就會小一些。因此把軍隊留下,其實也並不全是不利。

因此吳三桂趕忙又道:“洪帥之命,末將豈敢不從。一切就如洪帥所令,末將可以立刻分調人馬,隻率舊部入川就是了。”

洪承疇這才點了點頭,其實他也知道,吳三桂不會因為自己這幾句威嚇的話而服軟,但吳三桂最大的願望己經達到了,自然就不敢輕易和自己翻臉,在其他方麵也隻能委曲求全,因此自然也要趁機在別的地方搞打他一下,截留下一些軍隊下來為自己所用才是。洪承疇到也不是不想打關寧軍的主意,但他也知道,關寧軍是吳三桂的嫡係部隊,除了吳三桂誰也指調不動,而且這也是吳三桂的底線,如果真的要動關寧軍,隻怕就會逼得吳三桂立刻造反,因此也隻能退而求其次,截留其他軍隊。

果然在吳三桂權衡了利弊之後,答應了下來,而洪承疇也十分滿意這個結果,畢竟把吳三桂降住了,尚可喜和耿仲明也就好辦了。隨後洪承疇又讓吳三桂先在南京等候幾天,等尚可喜、耿仲明到了,眾人碰頭以後,再當眾宣布洪承疇的各項命令安排。

等吳三桂離開之後,洪承疇也向多鐸和阿濟格通告了自己和吳三桂商談的結果。得知洪承疇居然隻用一席話,就說得吳三桂放棄了四萬多人馬,多鐸和阿濟格也不得不佩服,這老頭到是真會忽悠。而阿濟格這才明白,原來玩陰謀詭計確實是個技術活,不是自己玩得轉的,自己還是適合在戰場上一刀一槍的幹。看來多爾袞把洪承疇派到到南京來接替自己,到真的是做對了。

原來經過了兩天之後,阿濟格的火氣也消了不少,也知道靠自己的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應付目前的局麵,還真的要洪承疇來不可。因此也就安安心心的和多鐸辦理交接,然後押著明朝的宗室,降官等一幹人員回北京去。

二天以後,尚可喜、耿仲明也都陸續來到了南京,洪承疇也分別找他們談話,並且也都要他們各自交出一部分人馬來,然後分別讓兩人去攻取湖南和廣東。這兩人也知道吳三桂己經答應了清廷的條件,以放棄一部人馬的代價換取一個進取其他地方的權力,那裏還敢說一個“不”字呢,也隻能都答應了下來。

結果這一下洪承疇大約截留了近八萬多人馬,不僅加強了清軍在江南江北的實際兵力,也使吳、尚、耿三人的實力大大削弱,同時還成功的敲打了三人一下,讓他們不敢再輕易不尊淸廷的命令。

隨後洪承疇又下令,命正紅旗固山額真韓岱和耿仲明一起出兵,去進攻長沙的何滕蛟,收取湖南之地,又命正藍旗固山額真覺羅巴哈納,和尚可喜一起出兵,收敢江西、南直隸的其他地方,為下一步進攻福建、廣東做準備。

不過在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出兵之前,又聚在一起密謀了一夜,雖然這一次清廷的分派是三人分取三個不同的地方,但在在三人都是栓在一條繩上, 誰也離不開誰。因此也必須加強互相的合作。最後三人決定,先按淸廷的要求,各自出兵,盡力擴大自己的實力,尋找落足點。並且互相之間都要加強聯係溝通,互相支持幫助。最後三人還歃血為盟,正式建立了結盟關糸。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