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了商毅的發言之後,除了少數事先知道內情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大吃了一驚,因為商毅這一口開得確實太大了。如果真的實現這個目標,等於是在兩年時間裏,把現有的地盤擴大三到四倍,甚致更多,盡管眾人都習慣了商毅創造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對這個目標,還是不太相信。而商毅也停了一停,讓眾人有一個緩衝的時間。
其實從南京回到浙江之後,商毅就在考慮自己集團下一步的發展規劃問題。現在商毅控製的地區約有二十三四萬平方公裏,人口八百萬左右,雖然不算少了,而清廷卻控製了整個北方地區,無論是領土還是人口數量,都遠遠大於商毅,因此發展的潛力自然也要大得多。可以說商毅實際是以一個浙江省、一個台灣再加上半個江蘇和半個山東的地盤和人口,在和大半個中國抗衡。要不是北方屢經刀兵之苦,生產發展始終都沒有得到恢複,清廷就是耗也能把商毅耗死。
而且南京失陷之後,等於是在浙江身上壓上了一塊大石頭,無論商毅朝那個方向發展,自己的腹地卻始終都處在清軍的危脅之下。因此現在的凊廷,隻用牢牢守住南京,就可以扼製住商毅的發展,然後自己再從容的恢複北方的經濟生產,多則十年,少則五年,將必勝無疑。
相反如果奪回了南京,那麼商毅就可以建立以南京為核心,向周邊發展自己的勢力範圍,甚致是接通湖北戰區,控製整個長江流域,取得足夠的發展空間和人口基數,然後伺機而動,或揮兵北伐,或統一南方,這樣才有資本和清廷抗衡,打仗說白了就是打綜合國力。不是靠幾件先進的武器就能夠解決的。
因此商毅必須趁著現在自己還有足夠的財力物力支持,而清廷又還沒有緩過這一口氣來的時候,盡快複奪南京。否則商毅也就無從發展,而且奪回南京的時間越晚,對自己的發展也就越不利。
見眾人都平靜下來之後,商毅接著道:“名位,我說在今年奪回南京,並不是空口無憑,而且有事實作依據的,首先從軍事上說,經過了江準、南京兩次戰役之後,我們殲滅的清軍總兵力在十八萬左右,盡管清軍的總兵力並沒有下降,但滿清的主力,滿漢八旗的損失都己經超過了半數以上,就算他們能移補充建製,但新兵的素質和經驗,肯定比老兵要差得多,因此再往後,清軍的戰鬥力就會大幅下降。而在這兩次戰役中,我們自身的傷亡,還不超過三四萬,雖然我們擴軍較快,但大部份老兵都還在,新兵有了老兵的傳帶,實際戰鬥力並不會下降多少。”
這些數字過去都在報紙上刊登過,因此眾人也都無話可說,同時也覺得商毅說得很有道理。而且還軍事上,眾人對商家軍的信心還是非常強的。
商毅繼續又道:“從政治上來說,淸軍是侵略者,是異族人,他們占領中國,是為了奴役我們漢族人,清廷剛一入關,就大搞八旗圈地,追拿逃人,因此清廷的統製注定是不得人心的。而我們是為了保衛家園而戰,各地的百姓都會支持我們。另外,由於現在清軍的戰線拉得太長,他們自身的兵力遠遠不夠,隻能招募、招降、收編大量關內的漢人充軍,來維持他們的統製,但清廷對關內的漢人並不信任,漢族士兵的待遇,裝配都遠遠比不上滿漢旗軍,因此滿漢之間的矛盾得深。這一次吳三桂和尚可喜進攻浙江,就是清廷為了消耗他們的兵力而故意支使。而吳三桂和尚可喜也淸楚這一點,所以也來了一個進而不攻,結果就這麼耗著,軍心不齊,將帥不和,這仗還怎麼打?”
這些道理其實眾人也都淸楚,因為毎一個異族入侵,在最初的時候都是不得人心的,而且異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也確室鷯醫爬愣嵫以調和。隻不過沒有人能夠這麼清楚的分析出來,而聽商毅這麼一說,也都不禁精神一振,看來清廷的弱點確實不少,商毅的計劃還真可能實現。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