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淮安戰役(三)(2 / 2)

而周少桓到了宿遷城外之後,立刻分兵兩路,分從宿遷的南北兩麵發動進攻。不過宿遷畢竟不是盱眙,有足夠的火器守城,因此在商家軍猛烈的火力打擊下,城牆趕快就失守了,而商家軍的士兵從南北的突破口裏殺入了城中,和清軍展開了巷戰。盡管清軍也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無論是兵力和武器,都和商家軍相差太遠,終於還是抵擋不住商家軍的攻勢,紛紛棄城而逃。主將李國英也戰死在城裏。

不過在攻下了宿遷之後,多鐸的援軍也渡過了黃河,這一次帶來了大量的火器,在得知宿遷失守之後,清軍的援軍都留在邳州駐守。

現在周少桓也知道了,第二年進攻盱眙的戰鬥進行得不順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清軍在守城時使用了大量的火器,因此在得知清軍的援軍帶著大量火器進駐了邳州之後,也決定放棄繼續進攻邳州的計劃,反正調動清軍的目地己經達到了。

羅遠斌收到商毅的命令是在進攻旴眙的第四天,這時商家軍為了攻取盱眙,己經傷亡了四千多人,但仍然沒有攻下盱眙,而商毅也意識到,如果繼續進攻盱眙,就算最終能夠攻下,但也必然會使第二軍損失巨大,從而影響整個江北戰場的大局,因此下令羅遠斌,停止進攻盱眙,撤回揚州暫時修整,等待命令。

到這時,淮安戰役也全部結束,盡管周少桓在北線連繼奪取了海州、沭陽、宿遷等地,取得了很大的戰果,戰線甚至都己經推到了南直隸的範圍內,但由於商家軍在進攻盱眙的戰鬥受挫,魯南和蘇北仍然沒有重新打通,因此這次淮安戰役的目地最終還是沒有達到。

不過通過這次淮安戰役,商毅也發現了商家軍存在的最大弱點,現在商家軍的陣地戰、遭遇戰、野戰、巷戰都積累了足夠的經驗,也取得了相當好的戰績,但現在還缺乏打攻堅戰的經驗。雖然在過去的戰鬥中,商家軍也攻克了不少城池,但主要是依靠火器的優勢進行戰鬥,一但敵人也大量使用火器守城,商家軍的優勢縮小之後,就顯得十分不適應,並且出現大量的傷亡。

當然從戰爭向常規道理來說,攻城戰從來都是進攻方付出的代價大於守方的戰鬥,因此就是出現較大的傷亡,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不過就商家軍目前來說,還是應該以運動戰為主,調動清軍的兵力,尋找戰機,以遷滅清軍的有生力量,盡量保存自己的實力為主要目地。而並不適合多打這種傷亡過大的攻堅戰,消耗自己的實力。因為和清軍拚消耗,顯然是得不償失的。

另外也是給自己敲響了一下警鍾,現在的清廷,可不是二百年後那麼腐朽、保守、落後又盲目自大的**朝廷,八旗勁旅還處在自己的顛峰時期,還保持著勇武、好戰的遊牧民族血性,並沒有墮落成八旗子弟。像多爾袞、多鐸、阿濟格、洪承疇、吳三桂還包括孝莊太後,都不是好對付的角色,不要以為自己是現代人就小看了他們。

同時這個時候的清廷也保持著一定的活力和進取精神,對先進的事物,由其是與戰爭有關的事物,仍然俱有效強的學習和仿造能力。在戰場上發現了火器的巨大威力之後,清廷一定會加大發展自己的火器研製工作,事實他們上也正在做。雖然還無法超過自己,但也能縮小和自己的差距。

而以這個時代的生產條件來看,武器的發展在短期內基本沒有太大的上升空間,頂多隻是局部的改進提高,達不到升級換代的目地,因此以後一定要減少對武器的依賴,多在戰略戰術上下功夫,畢竟人的因素才是主要的,後世商毅的天朝太祖不就是充份發揮了人的因素,才在武器、經濟等各方麵條件都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最終仍然取得了全麵的勝利,也絕對值得商毅學習的。

因此商毅以統戰部的名議,通知全軍,主動承認這次淮安戰役的失利,自己和統戰部要付主要責任,表現為因為前一階段的戰績,產生了輕敵思想,對清軍的實力, 和戰鬥的困難估計不足,求勝心切,才急於發動淮安戰役。要求羅遠斌總結。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