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部本來有三個人,是李岩、吳漢生和周琦,商毅又決定,把王夫之也曾選進統戰部來,這樣王夫之將同時兼任統戰部和行政部的職務,也有利於以後兩個部門的工作協調,畢竟在現在這樣的全麵戰爭期間,軍政合一才能夠更好的發揮作用。
現在浙江地區的防守主要是在西北麵,以太湖為核心進行防守,由戍進的第一軍付責,指揮部設在湖州,在太湖北麵的無錫和江陰一線,布置了第一旅,和新編的第十步兵師,另外還有九師剩下的二個步兵團。而在太湖南線,以第一師守廣德府、第五師守宜興,其由的部隊都駐紮在湖州,做為機動兵力。而第四、五分艦隊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還有中小型鋪助戰船,都駐入太湖駐守。
楊武丞和段鵬的第三軍現在暫時駐守在杭州,騎兵師也都重新回歸到第三軍的編製中,但李定國的第九師則脫離了第三軍,因此現在第三軍隻有一個騎兵師,一個步兵旅和一個特種兵旅。
這時吳三桂和尚可喜的主力部隊都已經聚集到南京附近,清軍的總兵力己經超過了二十萬,因此保衛浙江也麵臨著很大的壓力,因此商毅也做出決定,把新編的第十師,劃歸到第一軍的編製中,新編第十一師劃歸到第三軍的編製中,以増強兵力。
而相對來說,在吳三桂南渡以後,江北的圧力卻大大減輕了,羅遠斌的第二軍休整了半個多月之後,也把損失的兵源補齊,而且又有周少桓在魯南的策應,完全有能力向清軍發動一次進攻,因此統戰部也決定,把打破目前的僵局,掌握戰爭主動的重點,也放在江北戰場上。羅遠斌立刻從揚州出兵,首先收複儀真,解除清軍對揚州的最大危脅,然後在滁州、盱眙、淮安府這三地尋找戰機,或消滅清軍的有生力量,或奪取城池地盤。在江北戰場打開局麵。而在魯南一線,周少桓也己沂州為基地,進攻淮安北部的宿遷、海州等地,牽製清軍的兵力。
同時商毅還決定,將新編的第八旅和第九旅,都調往江北,劃歸到第二軍的編製中,增強第二軍的兵力,保證江北戰場的戰鬥。
而在江南戰場,目前暫時巳防守浙江安全為主,牽製住清軍的兵力,並且等待著李定國在湖北開避敵後戰場後消息。同時商毅也向李岩提出,把李牟調到九師,出任九師的參謀長,準備派駐到湖北,協助李定國完成開避敵後戰場的任務。因為當年李岩兄弟追隨李自成的時候,曾在湖北駐紮了一年的時,不僅對湖北的地理情況十分熟悉,另外在湖北地區還散發著不少大順軍的餘部,李牟也幫助李定國,招降這些人為自己所用,也有利於商家軍在湖北地區開展工作。
經過了這幾年的戰鬥,在商家軍也成長起來一批年輕的將材,基本都能夠獨當一麵作戰,現在缺乏的是既懂軍事,而又有大局眼光的戰略之材,在這方麵隻有李岩能夠幫助能夠幫助商毅。
在另一時空裏,李自成敗出北京,退回到關中之後,李岩就曾向李自成建議,孤守關中一隅,絕不能長久,因此自請提兩萬大軍,進入河南,聚集遺留在河南的大順軍餘部,然後就地抵抗清軍,與關中遙相呼應。這確實是一個站在全局立場去考慮大局的戰略性意見,不僅可以使當時的大順軍擴大根據地,還能減輕關中一帶的軍事壓力,如果李自成當時釆用了李岩的這個建議,或許還能夠穩固住關中河南一帶,與清軍抗衡,至少也能多支持幾年。
可惜正是這個建議給李岩帶來了殺身大禍,因為李自成懷疑李岩有擁兵自立之心,因此在牛金星的挑動之下,殺死了李岩,在後來清軍全力進攻關中,大順軍果然無力抵抗,隻得向湖北敗逃。
而商毅雖然是以浙江為基礎,但戰略布局顯然並拘限於浙江一地,在經營浙江的同時,也不忘建立山東戰區,同時組建海軍保持和山東戰區的聯係,而現在又打算趁著清軍後方空虛,在湖北開避新的戰區,形成江南主守、江北主攻、魯南策應的局麵。當然是極為高眀的戰略眼光,雖然這個決定並沒有通過統戰部,但去得到了李岩的極力稱讚,認為商毅的這一決定十分高明的戰略布置,因此也十分支持。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