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商毅也暫時把在內線反應的計劃放下,繼續看其他的公文。其他的公文都是和江北的情況有關。現在清軍在江北集中了吳三桂部和多鐸部兩支人馬,共計兵力約在二十萬左右。吳三桂部約七萬兵力,主要駐紮廬州和和州。多鐸部約十二萬兵力,主要駐守淮北。但這兩部人馬被駐守鳳陽的劉澤清部隔開,形不成統一的戰鬥力。因此現在清軍的首要的任務是先攻下鳳陽,打通兩軍的聯係,然後再設法進取蘇北和魯南地區。
不過現在商家軍在江北也派駐了重兵布防,守蘇北的是羅遠斌的第二軍,第四師駐紮滁州,直接危脅著廬州的側翼,而在江浦還駐守著劉肇基部,也壓製住和州的兵力,另外第六師駐守泗州-盱眙一線,也在瞄著淮北,羅遠斌則率領第三師和第三旅駐守天長,三麵接應。
吳三桂雖然沒有和商家軍交過戰,但畢竟威名在耳,因此也不敢輕舉妄動,隻發動過兩次試探性的進攻,但都遭到了商家軍的迎頭痛擊,吳三桂也知道厲害,更不敢冒然發動進攻。而羅遠斌也想尋找戰機,打一二個大勝仗,但吳三桂的防守也十分嚴密,絲毫也不給商家軍機會,雙方也隻能暫時對持。
而在淮北魯南一線,周少恒率領著第四軍,到是主動向沛縣、豐縣、邳州等地發動進攻,雙方進行了多次中小規模的戰鬥,均以商家軍勝多敗少。因為多鐸部的兵力較多,但要防守的麵積也要比吳三桂大了好幾倍,而且還要防著蘇北的商家軍,周少桓卻能夠集中兵力,攻其一點,可勝則勝,不可勝則退,因此也大占上風。
但清軍卻以歸徳、徐州、宿州三地為核心,構成一個三角形的防守陣,不管周少桓在其他地方怎麼鬧,這個三角陣卻始終保持不動,而周少桓這次隻帶出兩萬左右兵力,也不敢向這個三角陣發動強攻,因此也無法取得一場決定性的勝利,也隻能這麼和清軍慢慢的磨下去。
看完了這些文件之中,商毅也開始認真思考目前的戰局。現在看來,江北戰場因為雙方的兵力懸殊太大,因此在短時間內,無法取得大的進展,能夠維持住目前的局麵,就很不錯了。而現在主動的爭奪,依然還是在江南。
現在南京城裏,清軍基本占不到上風了,而在外線,就算是阿濟格的增援人馬到位了,成進在兵力依然不落下風,而且以商家軍的戰鬥力,完全可以繼續向清軍施壓,唯一可但心的就是長江中遊的尚可僖部,他約有六萬人馬,如果阿濟格把這支人馬調來,那怕隻有一半的兵力,對清軍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補充,因此應該趁著尚可僖的部隊還沒有來的時使,在南京的內外線先打幾個勝仗,消滅一部清軍的兵力,爭取到戰場的主動權。
當然這樣一來,阿濟格有可能會把吳三桂部調到江南來支援,江南戰場的壓力雖然増大,但江北戰場卻可以相對減弱。因此分析清楚了目前各戰場的情況之後,商毅立刻向成進發令,首先告訴他清軍己經向外線派出了增援的部隊,並且讓他主動尋找戰機,和清軍的外線兵力決戰,那怕是因此受到一些損失,也再所不惜。同時自已也會在內線配合他作戰。
而對羅遠斌和周少桓下達的指令是:在江北戰場繼續保持目前的形式,等待江南這邊的戰場發生變化。如果沒有足夠的把握,不要輕易向清軍發動進攻,更不要因為貪功,而中了清軍的誘敵之計。最好的辦法還是誘使清軍主動攻出來,然後再尋找戰機,給清軍以打擊。
發完了這幾份指令以後,商毅這才開始想到,自己下一步的計劃。雖然因為自己的努力,使南明朝廷並沒有像另一時空那樣,在去年五月的滅亡,但也僅僅隻是多維持了半年的時間,盡管自己還在堅守著南京,現在的明朝已經沒有皇帝了,就算還能向另一時空那樣,再立其他藩王為帝,但他們都不大可能再到南京來座鎮,那麼自己繼續堅守南京,還有意義嗎。但如果放棄了南京,浙江就會直接麵對清軍的兵鋒,自已究竟應該做什麼選擇呢?
以前商毅總是能夠正確的把握大局,是建立在自己對曆史的了解基礎上。但現在曆史己經發生了改變,自已己經無法再把握曆史的發展進程了,盡管自已依然可以算一個出色的戰術家,但在戰略層麵上,商毅自覺得己經沒有當初那麼自信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