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全力備戰(2 / 2)

而夏完淳的出身,與和東林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他的父親夏允彝是江南名士,與東林黨十分交厚,而且還是東林的另一個分舵——幾社的創建者之一。老師陳子龍更是東林糸統的幹將之一,因此在各種鬥爭中,夏完淳都是十分堅定的站在東林黨的一邊。但這次順逆之爭,卻是東林黨內部的鬥爭,而且鬥爭的雙方:史可法、吳甡、錢謙益、黃宗羲都是很受夏完淳尊重的人,因此夏完淳也十分迷茳,不知道自己該支持誰。

但在清軍南侵開始之後,夏完淳才意識到,倒順派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由其是這個時候,吳甡被罷官之後來到了杭州,因為暫時無事,也被商毅拉到幾所學校裏去幫忙教學,當然也讓他現身說法,把這次順逆之爭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他是當事人之一,也是東林黨的老成員,自然也有相當大的說服力,這才使夏完淳徹底倒向了挺順一派,同時也對錢謙益、黃宗羲、四公孑等人不顧大局的行為十分不滿。

不過這個時候李自成的敗亡己經成為了定局,而且清軍的兵鋒也直逼南方,再爭論誰對誰錯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因此商毅也在軍校中進行了全麵的動員,要求學生停止爭論,少些虛談闊論,多做實幹事情,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抵抗清軍的準備工作中來,雖然他們還不能親自上戰場殺敵,但如果盡力保衛杭州的治安,加強抗州的宣傳,也是為抵禦清軍做出貢獻。因此陳永華和夏完淳也都決定響應商毅的號招,盡自己的力量,為抵抗淸軍的入侵,做出自己的貢獻。

軍校第三期的學生基本都能識字,但像他們兩個這樣飽讀詩書,下筆成文的人畢竟不算多,而且學問高的人一般也都受人尊重一些,教官也有意讓他們付責一些教導其他同學基礎知識的工作,有時寫個什麼通知、宣傳也都叫他們代筆,所以平時兩人在同期的同學中也形成了一定的威望,有了幾分領頭者的架式。

而這次宣傳工作,絕大部份標語,宣傳文章也都是出自他們兩人之手,因為兩人都還寫得一手好字,因此十二班付責的宣傳工作也得到軍校的不少表揚,也使兩人的名字開始在學校中逐漸傳開了。

其實不僅僅是陳永華和夏完淳,就連吳甡來到杭州之後,也對杭州的興旺繁榮景像大為震驚,他在南京的時候,也知道商毅在杭州進行了一係列的變革措施,清丈土地、扶值工商業,大力發展海邊貿易,當然也逐驅了不少地方的豪強勢力,其中相當一倍份都是有東林背景的人。

有一些浙江的地方豪強勢力惹不起商毅,隻好遷移到南京來,當然就拚命詆毀商毅的這些做為,並且還有人上下活動,要求南京朝廷罷免商毅,這也是商毅不受大多數東林黨成員待見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一些到浙江經商的商人卻都對商毅交口誇讚,雖然他們的意見不能直接反應到朝廷中來,但也能通過各種途徑表達出來。因此商毅在南京朝廷中也是毀譽參半的兩種評價。

吳甡是一個久曆宦海的老官僚,當然分得清楚其中的道理,但親自到了杭州之後,才發現杭州的麵貌確實是渙然一新,遠不南京那種充滿了腐朽之氣的紙醉金迷可比。從這一點來看,商毅或許真的是一個靠得住的人。

這次吳甡來到杭州,一方麵是因為商毅邀請,一方麵也是意識到南京靠不住了,因此盡早從南京抽身,在變通方麵,他確實比史可法靈活得多。不過等吳甡到了杭州之後,卻發現浙江地區或許可以真的在南京失守以後,繼續抵抗清軍,因此吳甡也開始動腦筋考慮以後的事情了。

靠錢謙益、黃宗羲這一批人是肯定守不住南京的,如果能夠在南京失守之前,把朱由崧接到杭州來,借助商毅的軍事力量,就可以繼續以正統的名議號招南方,而自已和商毅的關係,自然可以在新朝中站穩腳跟,也不用再怕別人來和自己爭權了,如果朱由崧不幸也失陷於南京立中,則可以考慮另選一個藩王擁立。現在浙江附近的藩王還有在徽州府安置的潞王,和在衢州安置的魯王,都是可以考慮的人迭。

就在這時,卻從南京發來詔書,招商毅出兵,拱衛南京。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