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講和(下)(2 / 2)

內藤昌豐趕忙又跪伏下來,道:“小人謹尊君候之命。

――――――――分割線―――――――――分割線――――――――

在等待內藤昌豐消息的時候,商家軍可也沒閑著,不僅把鹿兒島城劫掠一空,而且掠奪的範圍己經擴大到了整薩摩半島,在這十天時間裏,共計搶掠到了白銀六十三萬兩、黃金一萬六千三百兩,武士刀一千二百七十三柄,其他物品也有不少,總價值約在一百五十萬兩白銀左右。

另外還抓獲到青壯年男子二萬餘人,青少年女子三萬二千餘人,其中有近三萬為青少年女子,另外還包括六千多名工匠,及其家人。除去有少數女孑是出自武士、商人、家臣之家以外,其餘基本都來自普通的農民。

虜掠的人口中,青壯年男子主要是用於開發琉球,或是運回浙江、台灣去充當開礦的廉價勞動力,而女子和工匠基本都是運到台灣去。這兩類人正是台灣最缺少的。

現在商家軍向台灣的移民己達到二十萬左右,但幾乎全是農民,缺少工匠,因為在商毅入主浙江之後,浙江地區的工商業發展十分迅速,工匠幾乎供不應求,隻要是手上有技術,基本就不愁沒工作,而且收入還頗為可觀,因此工匠們基本都不原意移民去台灣。

另外既使是移民的農民,也是以單身移民居多,而家庭移民較少,男女比例超過了三比一,短期內還不會有事,但時間長了,肯定有問題,因此也需要盡快加入大量年輕女性移民,但移民又不能強迫,隻好從日本人身上打主意,而且準備移民的女孑也是以二十五歲以下為主,超過二十五歲的,基本都是工匠的家人。

但讓亞莉桑德拉沒有想到的是,曰本工匠聽說是到中國去做工;而女人聽說是去中國找主嫁人,居然都沒有什麼反感,相反還十分順從聽話。這一方麵是因為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還沒有太強的民族意識,而且日本人天生就有服從強者的習慣,商家軍打敗了薩摩軍,自然就成為強者,日本人也就習慣性的服從起來。

在另一方麵,其實這個時代日本的農民生活相當貧苦,和中國大多數統治階層對農民的管束相對較為寬鬆不同,德川幕府對農民的管束相當嚴格,對他們生活中的一切瑣事都要加以限製和幹預,在日本永寬二十年(1643年)徳川幕府就下令規定:農民不許隨便吃米,隻能吃粗糧;不許買酒,買茶和飲酒、飲茶;不許私下種植和消費煙草;婦女伺候丈夫不周,喝茶過份,甚至是遊山玩水者,就要強製離婚。(注:這些內容是引用日本作家阪本太郎所著[曰本史])另外日本農民承擔的稅賦一般都在收入的一半以上,有時候甚致會達到八成,可以說日本統治階層根本就沒有把農民當人看,純粹就是當作納稅的機器。

而且在絕大多數曰本人的心目中,中國就是富足、美好的像征,這與後世某些國人心目中的美國一樣,因此就箅是讓他們背井離鄉,去中國做工,甚致嫁給中國人,都並不排拆,包括一些武士、商人、家臣家裏的年輕女子,好像也不怎特別難受,有少數相貌出眾的女子,居然還有幾分期盼的神色。

更有甚者,還有不少人都主動報名,想跟著去中國,但因為各種原因,被拒絕之後,還十分懊惱。而被選中的人,在裝船幹活時,居然都十分賣力,也把日本勞動人民勤勞、肯幹、能吃苦,善於服從的美德發揮待淋漓盡致。

這種情況,也讓亞莉桑德拉覺得大跌眼鏡,後來經過內藤昌豐的解釋之後,才有一點釋然。不過這樣也好,到是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不過唯一令商家軍上下都覺得不爽的是日本的飲食,這個時代日本的主要食物是粗糧,因為長期貯放,會結塊變幹變硬,因此在食用的時候先用水來泡軟,合成爛粥,也就是所謂的曰本泡飯,而菜主要是海產品,魚幹最普遍。對於吃慣了大米、麵食,蔬菜、肉類、最差也是雜糧的商家軍士兵來說,當然十分難咽。事實上在這個時候的日本,大米、蔬菜、肉類、絕對都是高級食品,隻有大名、主要家臣和高級武士才能享用。

因此每次吃飯的時候,也是商家軍最鄙視日本,同時也最理解日本人為什麼巴著趕著去中國的時候。

當然這麼多人口和物資,不可能一次運得完,亞莉桑徳拉也是一邊搶一邊運,己經向琉球發去了三批船隊,等薩摩藩的講和使者到達鹿兒島城時,己將人口物轉運了大半。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