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史可法對聖旨的內容到沒有多想,再他看來,商毅接任自己督師江北是最合適的人選了,而且經過了這一番生死戰鬥之後,史可法對商毅的看法也大為改觀,認為他確實是挽救明朝的唯一人選,因此對聖旨的任命也十分讚同,現在馬士英己死,製肘史可法的阻障也沒有了,史可法也頗有些躊躇滿誌,想著等自己回朝之後,盡力重整朝綱,然後勵精圖治,再有商毅征戰於外,大明中興也是指日可待了。
因此史可法也立刻招集眾將當眾公布了聖旨的這一任命,眾將對這個任命也都沒有異議,畢竟誰都知道,這次江淮取勝,幾乎就是商家軍一力打下來的,劉肇基等人還參加了揚州之戰,和清軍真刀真槍拚了一場,而劉澤清純粹就是打醬油的貨,隻是隨手拾了點小便易。而且連幾十萬清軍都被商毅打得大敗,誰還那麼不知趣,非要和商毅過不去呢?
等慶賀勝利的幾場宴會都之後,史可法立刻和商毅做了公務上的交接,這才準備返回南京。在離別之前,史可法對商毅道:“以恒,這次我回到南京之後,必會盡力扶佐天子,整頓朝綱、勵精圖治,積攢錢糧物資。你在江淮駐軍,理當厲兵秣馬,訓練士卒,打造兵器,不僅要防範清虜再度南侵,而且還要積集淮備北伐中原,還都北京。”
商毅心裏想著,史可法也未免太樂觀了,道:“閣部請放心,隻要有我在此守衛,決不會讓清虜跨過淮水一步。他日北伐之時,必當身先士卒,收複失地,驅逐清虜,恢複中華。”
史可法也點了點頭,道:“以恒,我相信你一定能行。我們都己是年過五旬之人,隻有你正當少年,正是大有可為之時,以後大明若是真能中興成功,當以以恒為第一功。”
商毅心中一動,道:“閣部之言,我自當銘記,不過我們雖然擊敗多鐸的大軍,但並非就安然無恙,何況自朝廷南渡之後,一直內亂不斷,空自消耗。在下本是武將,不該論及政事,但事急從權,因此有兩言,願請閣部參詳。”
史可法笑道:“為國家朝廷著想,又何必有文武之分,以恒有言,也旦說不防。”
商毅道:“雖然應該清除奸妄,但如今朝廷元氣大傷,己是經不起大動蕩,何況馬氏當權,不少人是迫於勢力,不得不曲意奉合,而且如今馬士英己死,阮大铖己逐,主奸己去,從者還當以寬待為主,千萬不可再興大獄、作大逆案,處罰大眾。”
史可法聽了,也點了點頭,道:“以恒之言,也深得我之心意。想不到以恒也有這一番見識,我也打算回京之後,隻問首罪,不問從者,一切以穩定大局為主。”
商毅也笑道:“閣部能作如此之想,實在是朝廷的大幸。”
史可法道:“不知第二點是什麼?”
商毅道:“馬士英不顧先帝之仇,招安李自成。我料朝中必有人會重提此事,甚致會上書朝廷,岀兵征伐李自成。但現在李自成駐軍武昌,卻可以守住南京上遊,擋住淸軍。正是唇亡齒寒之理,因此還請閣部回朝之後,妥善處理此事,目前對李自成,還當加以安撫資助,使其為我所用。”
史可法怔了好一會兒,才苦笑道:“以恒所說雖然有道理,但李自成究竟是殺死先帝的罪魁禍首,朝廷又豈能與之共存呢?以恒的要求,也確實讓人十分為難。”
商毅道:“事急從權,不可拘泥於常理。如今我們的大敵是清虜,而非李闖,就是要為先帝報仇,也不在這一時。而且現在李自成麾下尚有大軍二十餘萬,如果為我所用,仍為一大助力,但若是相逼太急,使其全降清虜,又豈不是助敵之力嗎。其中孰重孰輕,還請閣部三思。”
史可法又沉呤了好一會兒,才道:“以恒所說,確實有理,好吧,我回朝之後,必當見機行事。”
話說到這一步,商毅也不好在多勸史可法了,反正自己也做到仁至義盡,雖然商毅希望南明多撐幾天,爭取為自己騰出二三年的時間來發展,但到底能夠怎麼樣,也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畢竟現在的曆史己經完全變了,商毅也不能根據己知的曆史來行動,未來的一切也就都成了未知。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