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2 / 2)

眾將也都大眼瞪小眼,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因為白天的炮戰眾將也都看見了,說實話是這一場雨來得及時,才給了清軍一個體麵收兵的機會。要不然清軍恐怕又是一場敗仗。

而就在這時,洪承疇起身出列,道:“豫親王,我看既然現在難以取勝,我們不如暫時撤兵吧。”

多鐸怔了一怔,到也有點動心,畢竟在無法打破堅城的時候,退兵也不失為一個可行之法,至少也比白白損失兵力要好,以前清軍也多次釆用這種戰術,在當初袁崇煥守衛寧遠的時候,皇太極就沒有硬攻寧遠,而是繞道入關侵襲,結果還導致了袁崇煥被殺。

但現在己經打到了長江也上,隔著長江都可以看到南京了,就這麼撤軍,多鐸又覺得有些不甘心。因此皺了皺眉,道:“難到除了撤軍之外,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現在英親王己經打到了武昌,明朝雖然招降了李自成,但我看他也擋不住英親王多久,一但英親王擊敗李自成,就可以順江而下,直取南京,難道攻破南京的功勞,就讓給英親王了嗎?”

洪承疇暗暗的歎了一口氣,沒有再說什麼,其實在他心裏己經有了一個全盤的計劃,如果自己是這次南征的總指揮,那麼就會下令多鐸部暫援進攻揚州,而且分為兩路,一路在這裏牽製商家軍,另一路沿長江西進,進攻黃州府,與阿濟格部配合,先擊敗李自成,然後在湖廣渡江,沿長江兩岸再度東下,就可以一舉而下南京。這樣一來,商毅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無力翻盤了。

但這個計劃洪承疇卻並沒說出口,因為他心裏十分清楚,這麼一來就等於是把南征的首功讓給了阿濟格。雖然現在的清軍還不可能像明軍那樣,互相拆台,但爭功卻十分激烈,雖然多鐸和阿濟格是親兄弟,但也決不會甘心為地作嫁衣的,除非是由多爾袞親自下令,才能調得多鐸。

當然如果自己向多爾袞上書進言,也相信多爾袞一定會釆納,但洪承疇也是在明朝的官場打滾十幾年的人,幾經沉浮,心裏十分清楚,為官的第一要旨是正確的做事,而不是做正確的事,這其中雖然是一字之差,但結果卻是天壤之別。如果是自己現在還在北京,到是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場進言,但現在自己是多鐸的參軍,當然不可能去勸多鐸輔助阿濟格建立大功。否則就是徹底得罪了多鐸。

多鐸是多爾袞的親弟,也是第一心腹,如果得罪了他,就算現在暫時不會動自己,但自己以後也就不用再清廷混下去了。因此洪承疇明明已經找到了最正確的方法,但卻不能說出來,隻好憋在心裏。

不過多鐸的一番話對其他將領卻起到了相當的激發作用,因為雖然清軍在江淮戰場進行的不是很順利,但從總體來看,清廷的發展正處在上升期內,因此清軍的心氣還是很高,主流的思想還是建功立業,開彊擴土,而不是守業保成,得過且過。盡管明知商家軍不好對付,但眾將也不甘心把攻克南京的功勞讓阿濟格得去了。

這時葉臣起來,道:“豫親王,商家軍的厲害,大半都在火器上,而在雨天裏,火器就無法使用,因此如果明天依然下雨,我們不如來個趁雨進攻,一舉攻克揚州。” 其他眾將聽了,也都紛紛表示了讚同。

多鐸點了點頭,其實他也不是沒想過趁雨進攻,但下雨盡管使商家軍的火器無法發揮,但也同樣會給清軍的進攻造成障礙,至少清軍的弓箭在雨天也無法使用。不過兩下衡量下來,對清軍來說,還是利多憋少,畢竟商家軍的火器實在太凶猛了。而且現在眾將也都主張雨戰,因此多鐸也做出了決定,道:“好,那麼大家今天就回厷準備,如果明天仍然下雨,那麼我們就在出兵進攻揚州。”

眾將也齊聲應諾,然後各自回帳,去準備去了。而洪承疇張了張嘴,本想說點什麼,但終於還是沒有說出來。

等眾將都退出之後,多鐸也來到帳門口,看了看外麵的雨勢,心裏也在盼望著,隻希望這場雨能夠成為這一戰的轉拆點。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