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六章 突破淮河(2 / 2)

因此多鐸考慮了一下之後,終於下令收兵。這個命令一下,清兵們也都鬆了一口氣,由其是那些降兵們,簡直就是如釋重負,因為如果接著再進攻,多半還是會用他們再當炮灰衝在前麵。同時有不少降兵心裏也都打開了小算盤,看現在的這種情況,滿清的韃子也未必打得過明軍,勝負屬誰還真不好說,也許自己應該把頭腦放靈活一點,可別一條道走到黑。

兩次進攻懷遠,清軍共計損失了一萬三千的兵力,雖然說其中大部份都是降軍,但對清軍的士兵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自從清軍入關之後,甚至是在入關之前的五次侵襲,也從來沒有打過這樣受憋過的仗。

但拿不下懷遠,就意味著無法突破明朝的淮河防線,突破不了淮河,清軍也就無法南下,掃平南明,統一天大。因此回到大營之後,多鐸招集眾將,商議怎樣來對付商家軍的懷遠防線。

其他的各固山、梅勒、甲喇、牛錄也都是一籌莫展,雖然有一個甲喇跳出來到是叫嚷了幾句,說商家軍根本就是不算什麼英雄好漢,有本事就別用火炮、火銃,大家一刀一槍的來分個勝負。但這種沒有營養的話,立刻被多鐸臭罵了一頓,結果其他人更是沒有話說。

這時葉臣道:“王爺,依奴材之見,不如把恭順王和懷順王他們那邊的紅衣大炮都集中起來,咱們也用大炮來轟他們。”

這個辦法其實多鐸也曾想過,因為他嫌紅衣大炮太過笨重,影響行軍的速度,因此自己軍中並沒有帶,全都扔給了孔有德和耿仲明,反正要的時間就是一句話,他們就會爭著搶著送過來。現在孔有徳和耿仲明兩軍中的紅衣大炮相加,到是有四十餘門,加上其他的火炮,沒有一百門也有八十門,而且還有幾千火銃兵,如果集中起來,說不定可以和商家軍打一打。畢竟對火器的使用和了解上,孔有德和耿仲明都比自己在行一些。而現在看來,如果不想拿人向上墊,那麼以火器製火器,可能就是目前唯一的辦法。

因此多鐸也點了點頭,正要命人到孔有德和耿仲明處去下令,就在這時,一個衛兵走進大帳,道:“稟報豫親王,懷順王那邊有戰報來,他己經渡過了淮水,攻取了壽州,現在正在壽州待命。”

多鐸怔了一怔,立刻喜形於色,道:“快,拿過來我看。”

耿仲明從壽州進攻,可要比多鐸和孔有徳都順利得多,守衛壽州的是史可法手下的左都督劉肇基,手下的人馬約有九千左右。劉肇基並沒像商毅那樣,主動渡河進攻,而且劉肇基手下也沒有水軍可用,隻能被動的把人馬分散布置在淮河的南岸,阻擊清軍的渡河人馬。

但壽州位於淮河上遊,水流雖急則淺,河麵也不寬,可以涉水而渡,耿仲明又花了三天時間,紮了近兩百個木筏,雙管齊下,強渡淮河。

不過劉肇基到是十分頑強,親自在河堤上督戰,指揮著明軍迎戰清軍。而劉肇基帶來的明軍到是在揚州受過一番動員洗禮,多少也都被激起了一些血氣之勇和氣節,也都表現得十分英勇,人人都拚力作戰。再加上清軍畢竟隻是漢旗,又是渡江作戰,因此連攻了二天,損兵五千餘人,但也都沒有突破河南的防線,不過明軍也同樣損失了三千多的兵力。

但清軍兵力雄厚,少了五千人也沒有傷筋動骨,而明軍就己經捉襟見肘了,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意誌不堅定的明軍也開始動搖,壽州原來的守將總兵張天祿、張天福兄弟帶著近兩千人,投降了淸軍也使淮河防線出現了一個大缺口,耿仲明也趁機發動進攻,一舉攻破了淮河防線,然後直撲壽州。

而這時劉肇基手裏的兵力己不足二千,根本就守不住壽州,隻好向東南撤退,耿仲明也趁勢占領了壽州。

雖然隻是淮河上遊被突破,但也意味著清軍有了一個突破口,淮河防線己告守,因此多鐸也下令,命進攻泗州的孔有德分兵牽製住懷遠和五河的商家軍,而自己率領大軍,轉道從壽州渡河,然後彙合耿仲明的人馬,沿淮河南岸東進,進攻鳳陽。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