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洪承疇道:“首先一點,在商家軍所用的火器中,火銃的使用比火炮要多,幾乎人手一杆,就是在短兵相接時,也是在火銃上插一把短劍,當作長槍來用。而且商家軍使用的火銃,似乎要比其他的火銃打得更遠,使用火銃的方式也更純熟,射速也便快,因此自然也更厲害一些。這幾點和其他明軍都大不相同。或許原因就在這裏。”
多爾袞也點了點頭,道:“洪卿所說極是,但僅此幾點,我大清也能做到,別的明軍也能做到,並不能就能說明商家軍就會如此厲害的原因。”
洪承疇道:“這些隻是微臣僅從李章京的講說中推斷而出,但俱體如何,也不得而知,因為我們對商毅的了觸還是太少了,還需要詳細打聽,另外還要請饒餘貝勒來北京一起參詳,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此在暫時,我們不要在山東繼續用兵了。”
多爾袞怔了一怔,有些愕然,道:“不對山東用兵了嗎?”
洪承疇點頭道:“不錯,睿親王明鑒,如今我們大清的兵力不足,而如今俯首要之敵仍是李闖,並非是商家軍。”
多爾袞又想了想,道:“洪卿,為什麼說我們的主要敵人是李自成,而不是商毅呢?依我看這商毅可要比李自成厲害得多啊!”
洪承疇笑道:“睿親王,敵之主次,並非原以強弱而定,商家軍雖然悍勇,但依臣看來,兵力有限,前次殺死了王鼇永,攻占濟南之後,便止步不前,和讬和李率泰領兵到了山東之後,就主動放棄了濟南,而在青州打敗了和讬、李率泰之後,也沒有繼續進攻濟南,可見其隻能固守青、萊、登三府之地,無力再擴張了。”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有道理。”
洪承疇又道:“而商家軍再悍勇,也是明朝的軍隊,就要受製於南京朝廷,若是不能力敵,亦可智取。而且巨己聽說南京己派出北使團北上,因此在這段時間內,隻要我們固守濟南,不主動去攻青州,商家軍也不會輕啟戰端。故此商家軍雖強,但卻並非我大清目前的首要之敵。”
多尓袞聽了,也連連點頭,道:“還是洪卿的見解,高人一籌。”
洪承疇接著道:“而李自成就不同了,此人流寇出身,向來無拘無束,也無人能管,而且善能四處流竄,行蹤無定,雖然流寇不及商家軍悍勇,但一打就散,散後而複聚,依然為亂,然而其行無定向、居無定所,所到之處,劫掠一番之後,更立刻離去,因此往往以十倍之兵相困,亦難捉拿,而且就算是被打得全軍覆沒,隻要有一口氣在,立刻又能立刻聚集一幫人馬,與我大清作對。何況現在李自成手下,尚有數十萬人馬,一但分散做亂,必來防不勝防,因此必須趁著現在李自成新敗,一鼓作氣,將其徹底消滅幹淨,永絕後患。”
頓了一頓,洪承疇又道:“就算不能把李自成徹底消滅幹淨,也要把他趕過長江,讓他在南明去鬧,不要攪撓我大清的地方。而等李自成把南明攪了個天翻地覆之後,我大清正好可以出兵南下,收取江南之地。”
因為洪承疇在明朝就是剿平流寇起家的,和李自成打交道也不是一回兩回了,對農民軍的習慣特點也是了如指掌,因此說到李自成頭上,也是頭頭是道。
多爾袞聽完洪承疇的這一番說之後,也沉思了良久,終於點了點頭,道:“還是洪卿說的是。” 同時心裏也不由對皇太極生出敬佩之意,因為當初皇太極為了招降洪承疇,可謂是使盡了手段,甚至不惜讓最心愛的莊妃出麵勸降,使了一把美人計,當時也讓人大感不解。而皇太極的解釋是,有了洪承疇之後,清軍再攻明朝,就等於有了引路之人,可以事半功倍矣。
當時多爾袞還不明白,現在才算是懂了,皇太極所說的引路,並不是指道路,而是指洪承疇了解明朝內部的情況、特點、習慣等等。就像剛才那一番話,如果不是一個熟悉明朝的人,根本就說不出來的。同時多爾袞還想起來,在何巴泰回到盛京之後,皇太極好像還派遣專人,收集過商毅的資料,難到他早就預料到了今天的事情嗎?想刦這裏,多爾袞也不禁出了一身冷汗,這才發現,自己確實是比皇太極差得太多了。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