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清軍對山東地區的控製力度本身也極為有限,許多地方根本就沒有派遣地方官員,結果在短短的二十餘天時間裏,濟南府的商河、德平、臨邑、平原、東昌府的高唐州、臨清州、博平等地都宣布脫離清廷的統製,或是扯旗自立,或是驅逐清廷的官員,一時間遍地造反。
方大猷躲在徳州,也是度曰如年,因為現在他手下才隻有五六百人馬,能夠守住徳州,完全就是因為商家軍還沒有打過來,如果商家軍那一天真的攻過來了,德州的兵力,根本就不堪一擊。而商家軍遲遲不打過來,反而更給方大猷曾添了不少心理壓力,終日都是惶惶不安,連日來方大猷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毎天都派兵在德州周邊打探,隻要商家軍一打過來,自己就立刻跑路。
現在總算是瞞到救兵來來,方大猷也著實是鬆了一口氣,趕忙出城把和托一行人馬迎進了徳州城中。隻了和讬之後,方大猷更是感激涕零,連連施禮,差一點就要給和讬牽馬墜蹬了。
按方大猷的想法,雖然和讬是旗人,但自己這麼低聲下氣,怎麼樣也該客氣幾句吧,那知和讬跟本就不吃這一套,連馬匹都沒有下,隻是淡淡的說了一句:“進城再說。” 然後扔下方大猷等一幹山東的官員,就打馬揚鞭而去。方大猷也隻好跟在後麵,一溜小跑著進了徳州。
來到了方大猷設在徳州的巡撫衙門,和托大模大樣的在正堂上居中而坐,李率泰在側坐相陪,額孟格、柯永盛、陳錦等人分列左右,可憐堂堂的山東巡撫,隻能老老實實的站在堂下。
雖然在方大猷的心裏,已經把和托家裏所有的女性都問候了一遍,但臉上卻一點也不敢帶出來,依然帶著討好的笑容,彎著腰,低看頭,小心翼翼的伺候著。
和讬首先把方大猷等山東的官員狠狠的訓訴了一頓,然後才詢問現在山東的叛軍情況。方大猷這時也不敢隱瞞,將現在山東一團混亂的局勢報告一遍,當然重點說的,還是商家軍。方大猷小心翼翼的指出,現在山東全境叛亂,都是由商家軍收複了青州、濟南引起來的,因此隻要是擊敗了商家軍,叛亂也不難平息。
不過和讬到也不是笨人,也明白方大猷說的確實有道理。他對商家軍到是有些耳聞。因為在兩年以前,他隨阿巴泰一起入關襲勢,知道阿巴泰和圖尓格都在青州的穆陵關前吃了商家軍的大虧,不過當時和讬和李率泰都領兵在別處掠奪,沒有參加與商家軍的戰鬥,因此對商家軍的戰鬥力沒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雖然後來也聽人說起過,但都覺得是誇大其詞,是阿巴泰和圖尓格為自己戰敗找的借口。
當然兩人也承認,商家軍的戰鬥力可能要比其他的明軍高出那麼一點點。而在認解了山東目前的局麵之後,兩人也更堅信了自己的判斷,因為商家軍在攻克了濟南之後,就一直按兵不動,既沒有趁機來進攻徳州,也沒有收複其他地方。當然也很有可能是由於商家軍的兵力不足,但無論是哪一種可能,兩人都對戰勝商家軍,平定山東,都充滿了信心。
因此和讬和李率泰商議了一番之後,也決定首先集中大軍,攻打濟南,如果收複了濟南,也就可以一舉震懾山東各地的叛亂,然後再率軍進攻青州,消滅商家軍。
決定之後,第二天兩人就領軍出發,直奔濟南而去。那知到了濟南之後,才發現濟南城四門大開,空空如也,早己經人去城空,不僅沒有一個守兵,連百姓也沒剩下幾個。
唾手而得了濟南城,和讬和李率泰的信心更足,立刻向濟南、東昌府、青州府各地發出檄文,聲稱自己是奉攝政王令旨:各調兵馬前往山東等處。所過地方官民出郭迎接,違者以抗師治罪。同時又以平西王吳三桂名義大張文告,稱:攝政王簡選虎賁數十萬南下,牌仰山東等處速速投降,否則玉石俱焚。
隨後兩人又分兵行動,由李率泰領軍東進,攻取濟南青州交界的浦台曇,為下一步進攻青州作準備。而和讬暫時留守濟南府,平定各處的叛亂。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