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北方經過十幾年的農民軍動亂之後,社會秩序和農業生產都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恢複,如果失去了南方的供應,北方很難支撐下去。因此江南之地,不僅僅是為了統一天下,同時也是滿清想在中原立足的必須之舉。
因此多爾袞這才下定了收取江南的決心,同時也是為了試探南明朝廷的反應,給督師江北的史可法寫了一封信,內容當然是充滿了威逼恐嚇的意思,看一看南明朝廷是如何應對。但信剛剛送走,立刻就接到了山東叛亂的告急,多爾袞心裏自然有些不自在。
不過因為方大猷也沒完全弄清楚,自己對手是什麼人,因此在奏折裏也寫得語焉不詳,隻能說成是一般性質的地方明朝官員百姓發動叛亂。
正因為如此,多爾袞到也不太在意,在他看來這次山東叛亂本身並不算什麼大事,隻不過是一群明朝的地方官員和一些民間百姓組織起來的反抗鬥爭,這種事情在過去淸軍入關奔襲中,也經常發生,但怕隻怕這消息傳開之後,在清軍的占領地區,引發了連鎖反應,那就有些麻煩了。另外如果南明朝廷在對此加以利用,比如出兵配合,或者派出官員巡撫這些地方,也都會對清軍的統治十分不利,隻為在這些地方撲火,也會拖得清軍疲於奔命。因此對這次山東叛亂也不能輕率處理。
但相對於山東叛亂,另一份公文對多爾袞來說,卻更令多爾袞煩心一些,這是以當今的大清皇帝福臨的名義發給多爾袞的詔書,內容當怨是表彰多爾袞率軍入關之後的功績,將他的功勞比作昔日的薑尚、張良,總之是充滿了溢美之辭。
乍一看這份詔書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就是問慰了多尓袞勞苦功高,而且多爾袞也值得慰問。但多爾袞的什麼人,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政治鬥爭,一看就明白,這裏麵是話裏有話,明裏是問候自己,實際是對自己不放心,由其是把自己比作薑尚、張良,滿人雖然文化不高但大多數人對[三國演義]的故事都十分熟悉,誰都知道,在[三國演義]裏,水鏡先生司馬徽就把諸葛亮比作薑尚、張良,因此詔書實際的意思,就是讓多爾袞學諸葛亮,盡心當好一個托孤的忠臣。
現在多爾袞和郎哈濟爾並列為攝政王,而又是這一次入關的主帥,可以說現在清朝滿漢八旗的所有精銳人馬都在多爾袞的掌握之中,而多尓袞本身又有頗有雄材,另外還有兩個兄弟多鐸和阿濟格扶助,現在攻入北京己經兩月有餘,北京的周邊地區也都安定了下來,在這種情況下,也該給皇帝一個明確的答複了,如果打算占領明朝的土地,那怕隻是北方的土地,也應該把皇帝接到北京來,如果是打算搶掠一番再退回關外去,那麼也該有個回複。如果仍然這麼對盛京清廷不聞不問,不理不睬,恐怕就會讓人懷疑,多爾袞是否是打算在北京自立為王了。
要說多爾袞對皇位沒有野心,當時是不可能,但他心裏也清楚,現在還不是在北京立自的時候,雖然滿漢八旗的所有精銳人馬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但他們的家眷老小卻都在關外,一但自己扯旗自立,他們未必會死心塌地的垠隨自己,因此不如把福臨從盛京接到北京來,一來表示自已沒有私心,二來也可以把皇帝控製在自己手裏,反正現在自己大權在握,又怕什麼?[三國演義]裏曹操、司馬懿都是自己學習的好例子。
於是就在第二天,多爾袞招集大臣們商議,最終決議,對這次山東叛亂必須出動精兵強將,盡快平定下去,同時對叛亂的明軍或是百姓,一率斬盡殺絕,以嚴厲手段警示其他地區。另外派遣輔國公屯齊喀和托、固山額真何浩會為使,返回盛京,去迎請皇帝大臣人眾一起來京。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