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插曲(2 / 2)

宋應星一到玻璃廠,還沒看到如何生產玻璃,隻看這個架式,就覺得自己真是大開眼界,大有不虛此行之感。結果他在玻璃廠裏一連蹲了五天,也看完玻璃器皿、平板玻璃生產的整個過程,對玻璃的整個生產工藝過程驚歎不己,同時也對這個玻璃廠讚不絕口。由其是知道玻璃生產的工藝方式,是商毅在泰西諸國遊曆時學到的,還有這個玻璃廠的建造,也是商毅一力促成的,這也不禁讓宋應星對商毅刮目相看,想不到商毅居然對這些格物致用之學也頗有興趣。

看完了玻璃廠之後,商毅又安排宋應星去參觀印刷廠,宋應星一聽說是活字印刷,頓時又來了興趣,又在印刷廠裏蹲了三天,看完活字印刷的過程,也知道套方法也是商毅從泰西諸國帶回來的,也不禁驚歎不己,果然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看來他國之技藝,亦大有可取之處。

這個時候宋應星才知道商毅在杭州除了玻璃廠和印刷廠之外,還有造船廠和兵工廠,聽說在這兩個廠裏還有大量泰西諸國的工匠做事,可惜這兩個廠涉及機密,由其是兵工廠,不是商家軍內部的高級成員,是不能進入的。對這一點,宋應星也能理解,因此並沒有強求。

不過不能入內參觀,但看看產品還是可以的,於是宋應星又去造船看到了西班牙式帆船,兩千料大福船,還觀看了造船廠裏一艘剛剛建成的五百料飛剪船的下水試航,飛剪船的驚人速度也讓宋應星徹底沒了脾氣,原來還以為自己己經通曉百科了,原來還差得很遠。

而杭州兵工廠裏出產的三寸六分口徑重型青銅野戰炮,線膛步槍,還有霹靂火箭、手榴等武器更是讓宋應星目瞪口呆,怪不得商家軍戰功赫赫,原來有這樣的利器呀。

但看了產品之後,更是弄得宋應星心裏癢癢的,他本來就是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人,這時自然就更想知道這些戰船火器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而商毅見火候也差不多了,也正重向宋應星提出,自己想在杭州辦一個科學研究院,專門鑽研格物致用之學,同時還教授學生,希望宋應星能在科學院裏任職。

宋應星認真想了一想之後,也終於答應下來。雖然宋應星不願做官了,但按商毅所說,科學研究院並不是官府,還是一個研究教學機構,不和政治打攪,也沒有違反宋應星的原則。畢竟能夠有一個地方讓自己安安心心的研究喜歡的格物致用之學,也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當然宋應星答應商毅的請求,也不完全是因為技術方麵,他在杭州住了十幾天,也深刻感覺到,杭州和自己見過的其他城市大不相同,這不僅僅隻是繁華,如果單論繁華,其實南京並不遜色於杭州,但南京的繁華中更多的是紙醉金迷,奢侈迷亂的腐蝕之氣。

而在杭州城裏,卻充滿了一種欣欣向上的氣氛,商業繁盛、秩序井然、銜道幹淨整潔,四民各安生業。跟本就不像是處於一個亂世中的城市。在這裏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平民,臉上都帶著笑容,在精神氣質上,都充滿了希望和向上的熱情,看不到街頭訖討的難民,看不到權貴任意欺壓百姓,看不到凶神惡煞一樣官差,也看不到為非作歹的軍隊。相反官員和軍隊出行,不會橫行無忌,百姓也不會慌亂的躲閃,甚致還會和他們打招呼,親切的問候兩聲。總之商家軍的官員、軍隊和百姓的關係都相當和諧。宋應星曾親眼看過幾次,士兵幫百姓幹活的場麵,令宋應星幾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這一切的結果,也隻能歸公於地方官員的治理水平,宋應星也沒有想到,商毅除了會打仗,懂技術,連治理地方也很有二下子。因此越是在杭州留守的時候長,宋應星對商毅的敬佩之情也就越多,覺得在這樣一個地方,這麼一個人手下幹活,確實很不錯。

宋應星一答應在科學院任職,商毅就馬上派給他幹活:改進織機技術,提高織機的工作效率,最好能夠利用水利。而且為了能讓宋應星更好的熟悉織機,商毅也把宋應星帶到蘇州的絲綢廠裏,讓他和織工交流溝通。

如果您覺得《龍嘯大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