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碧華軒(下)(1 / 2)

商毅也怔了一怔,見這人約五十多歲年紀,白麵長須,雖然衣作普通,但作文士打扮,因此也還了一禮,道:“不敢,請問先生有何見教。”

那文士道:“方才在下偶爾聽說,這杭州精益玻璃廠是大人開的,這些玻璃品都是那裏生產的,難道說大人己經知道了西洋的玻璃製造之法了嗎?”

商毅笑道:“這是自然,否則這些玻璃品是從那裏來的呢?”

那文士點了點頭,一臉十色熱切的樣子,又道:“想不到我中華之邦也有人懂這玻璃製造之法了,不知大人能否讓我去一觀。”

商毅到覺得有些好笑,這人年紀一大把了,怎麼不通情理,這種秘法怎麼會隨便讓別人看到,因此道:“不知這位先生尊姓大名?”

那文士這時也發覺,自己的要求確實有些冒失了,忙道:“在下姓宋,名應星,字長庚,不知這位大人的大名?”

“宋應星。” 商毅的腦子裏立刻“嗡”了一下,這可真是如雷慣耳的名字,因此一把抓住了宋應星,道:“你就是宋應星宋先生嗎?我可是久仰大名了。”

宋應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就是《天工開物》。全書共分為三卷十八篇,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所敘內容涉及中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三十個生產部門的技術和經驗,幾乎包括了社會全部生產領域。

而更為難得的是,宋應星還對自然現像對生產的影響和生產過程中的物理和化學反應也進行了一些科學性的總結,如日食月食現像,從而破除了一些傳統的封建迷信思想,也糾正了一些不合實際的巫論妄言。

《天工開物》影響波及世界,在十七世紀之後,傳到曰本、朝鮮、英國、法國、徳國等諸國,都受到高度評價。法國的儒蓮把《天工開物》稱為“技術百科全書”,英國的達爾文稱之為“權威著作”。而宋應星也在世界科學史上享有極高的盛譽。後世的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把宋應星比作“中國的阿格裏科拉”和 “狄德羅”。

商毅也沒有想到,自己和這位這個時代的中國大科學家會在這樣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相遇。同時頭腦裏也馬上運行起來,怎樣才能把宋應星拉到自己的陣營裏來。

而宋應星也被商毅突然而來的熱情態度弄懵了,他是一個對所謂格物致用之術十分著迷的人,聽人說在碧華軒有大明自製的玻璃製品出售,因此也立刻趕來,見每件製品確實都落著××年杭州精益玻璃廠製的款,也不禁大為驚奇,因為他早就想知道玻璃是怎麼做出來的,想不到中國竟已經有人能製出不遜色於西洋的玻璃器,但問夥計杭州精益玻璃廠是怎麼回事,夥計當然不會告訴他,隻推說自己不知道,因此宋應星隻好天天都來,把毎一件玻璃器都看遍了。

今天宋應星無意聽到了商毅的話,才知道杭州精益玻璃廠的東家就在眼前,因此才上前來詢問,沒想到商毅一聽到自己的姓名,竟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因此又問了一句:“這位大人尊姓大名?不知可否見教?”

商毅這才想起,自己還沒有報名,因此也趕忙道:“在下商毅,字以恒。”

宋應星聽了,也不禁“啊”了一聲,商毅覺得宋應星的名字是如雷貫耳,其實商毅的名字才是名副其實的如雷貫耳,因為宋應星的官職並不大,在崇禎十六年出任毫州知州,本來己辭官返回故鄉,但南明朝廷成立之後,有人推薦他做南瑞兵巡道,這是到南京來辦理手續。因此從官職上來說,宋應星和商毅是沒得比的,也趕忙拱手,道:“原來是商將軍,失敬失敬。”

商毅道:“我對宋先生的大作【天工開物】聞名久矣,想不到能在這裏得遇宋先生,真是有緣。”

聽到商毅提到了【天工開物】,宋應星也頗有些受寵若驚,道:“商將軍太過講。”然後又拿起那個玻璃杯,遞到商毅麵前,道:“萬才聽將軍言道,這些玻璃器是從將軍所開設的工廠裏製造出來,這製法是傳自西洋諸國嗎?”

商毅笑道:“不錯,不瞞宋先生,我幼年時曾遊勵過泰西諸國,學得一些泰西諸國的格物致用之技,玻璃之法,隻是其中之一,其實說來也簡單,就是以石英砂石為原料,進行加熱之後,就可以製成,不過其中的細節一時講說不清。我在近曰之內就要返回杭州,如果宋先生有空,不妨隨我一起到杭州廠裏,親眼一見,就都知道了。”